同治四年(1865年),對大清來說算是稍稍能鬆一口氣,上一年,曾國荃攻克天京,爲患十幾年的太平天國終告敗亡,懸心已久的一件大事終告一段落,紫禁城內兩宮皇太后的心情舒暢不少。

天京雖然克復,太平軍卻還未完全肅清,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由蘇、贛等省入閩,駐漳州、汀州,號稱二十萬,全閩震動。

朝廷以左宗棠爲閩浙總督,急調楚軍入閩,會同湘軍鮑超和淮軍郭松林、楊鼎勳兩軍追剿。

多方圍剿下,李世賢、汪海洋先後被攻破,殘部在福建站不住腳,逃入廣東。

時任署理廣東巡撫,是左宗棠的親家郭嵩燾。

廣東兵力弱小,郭嵩燾向左宗棠求助卻被拒絕,淮軍兩部又被調回江蘇,廣東以一省之力追剿,歷時數月毫無起色。於是朝廷又命左宗棠節制三省,率軍入粵。

左宗棠接到任命,還未入粵,先上一道奏摺,除了照例謙讓一番外,話鋒一轉,竟然評論起了廣東的官場。

在奏摺中,左宗棠明確表示,兩廣總督瑞麟推薦的三位大將:鄭紹忠、方耀、卓興,“驕怯有餘、樸勇不足”,兩廣地區民風兇頑、用兵困難云云,在最後更是提出廣東無治軍之才,如果能有李鴻章、蔣益澧這樣的人才出任督撫,廣東自然就能平定。

這相當於是建議將廣東官場換人,而矛頭又直指親家郭嵩燾。

兩廣總督瑞麟是旗人,又是三朝老臣、勞苦功高,不可能被更換,李鴻章當然更不可能來廣東。只有蔣益澧,他是左宗棠欣賞的對象,在浙江巡撫任內爲左宗棠大軍供應後勤,配合默契,這時又結束了護理浙江巡撫的差事迴歸浙江布政使,正好可以調任廣東。

兩廣總督不可替換,蔣益澧可以替換的,恰恰是郭嵩燾。

郭嵩燾在同治二年署理廣東巡撫,至今尚未實授,廣東軍務和政事不利,左宗棠對此早就有過貶斥,這次更是直接提出人選蔣益澧,威脅到的正是郭嵩燾之職位。

郭嵩燾既是左宗棠的姻親、又是同鄉密友,並曾對左宗棠有恩。咸豐末年,左宗棠還未發跡之時,郭嵩燾就在咸豐帝召對時大力推薦過左宗棠。此後左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中任師爺時陷入與官文、樊燮的冤案,郭嵩燾四處奔走爲左宗棠出頭,不惜賄賂潘祖蔭保左,此恩難得。

如今左宗棠羽翼已豐,自己雖不指望報答,卻怎麼也想不到左會對自己,百感交集之下,郭嵩燾除了辭職,已別無他念。

郭嵩燾辭職,除了左宗棠的攻訐,還有個重要原因是廣東的督撫不和。

總督與巡撫同城,爲了爭奪本省控制權,發生鬥爭是常事。瑞麟與郭嵩燾一滿一漢,明爭暗鬥自然也不少,郭嵩燾奏請開缺,在奏疏中直接予以了披露:

(卓興、方耀等不法事)瑞麟概不查問。長樂失守,惠州戒嚴,郭嵩燾欲駐紮惠州,瑞麟將會商之司、道面斥,且對衆宣言:巡撫欲加整頓,卓興、方耀將反。

朝廷收到郭嵩燾的辭職奏疏,命令左宗棠“就近將郭嵩燾所參各節確切訪查,該署督撫因何不協,究竟爲公爲私?”

左宗棠經過幾個月調查,得出結論,郭嵩燾所言瑞麟、卓興、方耀的劣跡屬實,他在報告中以證據予以證實,但同時,他也對郭嵩燾在廣東的爲官做出了自己的評價,認爲郭“微近迂瑣,咎由自取”。

爲何左宗棠要對有恩於自己的親家兼老鄉郭嵩燾如此落井下石,這是左性格的剛直之處,他在報告中也予以解釋。

郭嵩燾爲官“勤懇篤實,廉謹有餘”,卻缺乏應變。郭嵩燾經歷過兩任兩廣總督:毛鴻賓和瑞麟。他們與郭嵩燾相處都不好,但郭抱着“委屈以期共濟”的態度,講客氣話,搞假團結,對官場實在有害無利。他沒有理解督撫相處之道,同城的總督和巡撫職權發生衝突並不稀奇,只要不是藉此傾軋,而是一心爲公,就無需避諱,“據實直陳”要比當老好人更合適。

郭嵩燾的相處之道卻不是這樣,他對毛鴻賓、瑞麟的所作所爲都不以爲然,卻顧及“時艱同值”一味隱忍,等到出事了,纔想到自己也有責任,趕緊解釋,但錯已鑄成。迂謹之人幹不了大事,一不小心,好人就成了迂人,眼光流於瑣事,這就是左宗棠所說的“迂瑣”。

橫向比較,郭嵩燾之才確實也有些欠奉,任職兩年,廣東卻毫無起色、財政困難,比起湖北胡林翼、湖南駱秉章、江西沈葆楨、江蘇李鴻章等人差了不止一個檔次。換一個“明幹開濟之才”取代郭嵩燾開府,對於朝廷、對於廣東,都是當務之急。

得到左宗棠的報告,朝廷在第二年正月八日將蔣益澧派往廣東,召回郭嵩燾赴京另任。

就客觀而言,左宗棠對郭嵩燾的評價屬實,郭雖資歷豐富,辦事卻欠缺手段與決心,讓他出任督撫大員是勉爲其難,一旦捅出大簍子,甚至可能惹上麻煩,聲名盡毀。平安卸任巡撫職務,未嘗不是好事,郭嵩燾身後以洋務思想家和職業外交家而揚名,正是在其離開廣東之後,未必不是因禍得福。

郭嵩燾擅長的是論道求學而非博取世俗功名,這點曾國藩也早已看出,早在道光二十五年,他就對郭發出諍言,如今郭嵩燾甫一得志即告受挫,卻應了曾國藩的隱憂。

事後,左宗棠又修書一封向郭嵩燾解釋:

“閣下力圖振作,而纔不副其志,徒於事前諉過、事後彌縫,何益之有?生平惟知曾侯、李伯及胡文忠而已,以阿好之故,並欲儕我於曾、李之列,於不佞生平志行若無所窺,而但以強目之,何其不達之甚也……因忠而憤,以直而亢,知我罪我,聽之而已”。

左宗棠彈劾郭嵩燾,可說是一心爲公。他絕非對郭嵩燾個人有意見,不論什麼人,認爲不對的他都敢大罵,不光是常罵對他有恩的曾國藩,最好的朋友胡林翼也被他罵過“喜任術、善牢籠”。

左宗棠的性格也是把雙刃劍,過於剛直是他易得罪人的一面。左有一句名言“居心宜直,用情宜厚”,認爲對待朋友應該內心正直、態度坦誠。只是如此大公無私、不留情面,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因此一生中與左宗棠翻臉的朋友也不在少數。

左宗棠被稱爲“大清第一硬漢”,他與李鴻章、曾國藩三人各有千秋,合稱爲晚清三大名臣。通過他們三人的傳記,能全面詳細瞭解晚清那段歷史。

在此推薦一套《曾國藩全傳+左宗棠全傳+李鴻章全傳》,平臺大促期間,全套僅需38元,還有滿減活動,相當划算,有興趣的朋友點下面鏈接可以瞭解詳細信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