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機,殲10的服役對空軍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現在,殲10戰機已經發展出了多個型號,最先進的殲10C戰機已經成爲未來空戰的中流砥柱。然而對於殲10戰機,公衆瞭解的程度並不高。在跟美國F16戰機的對比中,殲10似乎在各項數據上都處於下風。

真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中國航天博物館裏,就有一架殲10A戰機。介紹數據顯示,殲10A的空重爲8.89噸,加滿燃油的情況下可以續航2500公里,加裝3個副油箱後航程可以提高到3800公里。相比之下,美國最新的F-16改進型號的空重爲7.2噸,加裝副油箱的話續航能力爲3820公里。

單單從這個數據上看,殲10和F16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然而,續航和作戰半徑,並非是同一個概念。航程遠的戰機,作戰半徑不一定更高,因爲戰鬥機並非是從起飛到戰場打個來回而已,中間還要處理各種突發情況,與敵機周旋等,真實的作戰半徑往往更短。美國F16戰機的作戰半徑其實連1000公里都沒有,和殲10也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其實如果真的要比較殲10戰機的不足之處的話,還是外掛架的問題。

F16戰機擁有7個外掛架,在使用保型油箱的情況下,這7個外掛架中的5個都能用來掛載武器,這讓F16的載彈量可以達到7噸。而殲10戰機則不同,因爲採用了鴨翼設計,所以殲10戰機無法使用保型油箱,而且總體結構很難改變,稍微做下改動就會影響到殲10的整個氣動佈局。

在這種情況下,殲10戰機如果要想實現最高航程的話,只能將3個寶貴的外掛架都用來掛載副油箱,這樣的話,殲10能用來掛載武器的外掛架就只剩下機翼下的兩個載重在1噸左右的外掛架了。在續航和外掛武器的取捨上,殲10勢必要根據戰場形勢作出自己的選擇。

這可能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