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解讀北京6月疫情進展:本土疫情防控有效,但難度會更大)

(健康時報)6月26日,中國疾控制中心公佈“6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從1例53歲與1例25歲的男性病例和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環境採集的標本中獲得的3株病毒基因分析顯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爲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Ⅰ,該毒株比當前歐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可以排除由動物病毒外溢傳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傳播毒株或武漢流行毒株導致本次疫情。

對於此,健康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虎峯,一一進行了解讀。

健康時報: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傳播毒株或武漢流行毒株導致本次疫情,代表着什麼?

王虎峯:這說明一是現在的疫情並不是我們過去疫情的延續或者是過去的病毒遺留,而是一個新的毒株。二是意味着我國本土疫情防控是有效的、成功的,沒有導致擴散。這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結合目前全球防疫形勢,一個地區消滅掉了病毒,並不代表一勞永逸,不會再有疫情,還要提防輸入性的疫情。

全球範圍內疫情仍在處一個高發,乃至爆發的過程中,那麼我們處在這個大環境裏,有很多病毒源的存在,也有很多的潛在的污染的渠道和環節,這個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即便我們自身防控非常徹底了,但是不排除還有輸入性疫情的可能。各類輸入性風險將長期存在,因此,要提高警惕,堵塞漏洞,避免功虧一簣。

健康時報: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比當前歐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是什麼意思?

王虎峯:所謂“老毒株”意味着已經不再是眼下流行的毒株,雖然是老毒株但有新內容,新的變異點或許讓病毒更“狡猾”,傳染性更強,危害性也更大。這個病毒的特點就是正如我過去分析的那樣,普通症和輕症病人佔比較高,無症狀感染者佔比約爲8.7%,因此,防控的難度更大。

歸根結底,聯防聯控和羣防羣控是最關鍵的,也是對無症狀感染者最好的控制手段。所以從中長期看,我們仍然身處國際疫情防控效果參差不齊的大環境下,從國際上來說,病源越來越多,感染機會也是多方面的,防疫應成爲常態化。並不是說一個地方控制住了就完全消失了。

對於普通民衆的防護,我覺得根本上還是要從日常生活中把第一道關要牢牢把控,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健康時報:“可以排除由動物病毒外溢傳染人”這一結論說明了什麼?

王虎峯:表明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溯源有新的進展,離真相越來越近。雖然排除了與動物的關聯但也要注意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繼續做好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和實施工作。

延伸閱讀
  • 北京昨日新增17例確診病例 豐臺15例大興2例
  • 北京16天確診297例 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
  • 市民因名字中有生僻字無法註冊健康寶 "禁足"在家
俞昌宗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網 作者:李寧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