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比他們還窮,現在致富了就想着幫幫他們。”說到這,鄭存平不禁哽咽了。

今年51歲的鄭存平是邢臺市鑫鼎兒童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他的童車廠裏,100餘名員工有近30人以前都是貧困戶。

河北省平鄉縣是國內最大的自行車童車、電動玩具生產基地,被稱爲“中國童車之都”,童車製造業帶動脫貧已成當地扶貧主流模式。

鑫鼎童車工廠。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皓 攝

鄭存平便是當地第一批童車創業致富者。

時間回到10年前,那時的平鄉是國家級貧困縣,當地有童車製造基礎,但市場混亂,各類童車質量參差不齊,且銷路不暢。在此情況下,之前做生意賺了錢的鄭存平殺入童車市場。

“我們把之前賺的錢都投進去了,銷量不好苦苦支撐,翻身就靠那一個模具。”鄭存平說,在最初創業的時候,他的思路並不明確,轉折點就在於一個創新模具。“這一個模具的設計就花了我十萬塊。”

果不其然,花了十萬元原創設計的童車火了,鄭存平嚐到了自主創新的甜頭。從此,鄭存平的童車廠開始走高端路線,只做電動童車,並且申請了國家專利。

鑫鼎童車工廠。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皓 攝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纔算富。”這是鄭存平一直秉承的人生格言。走進鑫鼎童車工廠,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紅火的造車場景。

“這兒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一個月能掙五六千塊錢,比以前可強多了。”鄭周天村村民豆麗雲已經在這家車間工作了三年。

豆麗雲告訴記者,自己以前沒工作,就是在家做飯看孩子,現在實現了兩全其美。“騎電車10分鐘就到廠裏了,村民們都說‘打工不出門,賺錢不出村’”。

鑫鼎童車工廠車間。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皓 攝

在豆麗雲旁邊,40歲的杜思慧正在爲童車打氣裝釘。她的操作讓記者眼花繚亂,10分鐘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10多個童車的基礎裝釘。

“我之前在這兒幹了六年,去年開始我的女兒也來廠裏上班了。”家門口的這份工作,讓杜思慧母女實現了靈活就業。“說實在話,我就是想多掙點錢,把日子過得更好一點,現在都實現了。”

拆裝工楊國亮則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前還是貧困戶的時候,一年種地也就收入個兩三千塊錢。現在在這幹,一年收入有四萬多,整整翻了十多倍。”

員工們富了,鄭存平打心眼裏高興。“我眼裏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車,最開始大家都是騎着破的不能再破的自行車來上班,後來都換上了電動車,再後來很多人都有了小汽車。”

鑫鼎童車工廠車間。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皓 攝

“爲什麼招這麼多貧困戶?”

“因爲我窮過,那種滋味不好受。同時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是村裏的支部副書記,這也是我的責任。”鄭存平還說道,在他的廠子裏,招貧困戶上班,一不看學歷,二不考慮年齡。

像這樣的廠子在平鄉還有很多。據瞭解,目前平鄉縣形成了以自行車童車、電動玩具爲主的支柱產業集羣,年產值逾200億元,佔據國際市場份額近50%、國內市場約70%,相關從業人員10多萬人,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晨光 李皓 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