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粽叶飘香的端午节,

都会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歌,

一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老歌!

这首当年堪称街歌《江南》

在有“慧根”的朋友们耳中,

妥妥是情歌无疑了……

但在我这种典型吃货的耳中听来,

条件反射首先联想到的,

竟然是来自江南的——糯米!

据传法国有位总统叫戴高乐

当年他还在位子上的时候,

曾经抱怨说:“法国人实在太难搞了!”

他的理由是,法国的奶酪种类太多,

七七八八能折腾出三百多种……

可惜,他是没来中国看看,

一个奶酪算什么呢?

我们国家这种美食真是太多了!

明明都叫着相同名字的美食,

但你走到全国各地一看,

长相差异大到你经常不敢相认……

全国各地人民团结一心,

经常按照本地的饮食习惯,

把同名的美食随手这么一改良,

变成本地人喜欢或爱吃的样子……

就是这样的美食代表之一,

夸张点说,

中国有多少个地方,

就有多少种粽子……

因为旗下选手的种类实在太多,

也为一年一度的“粽子大赛”,

提供了丰富的“引战”素材……

比如:

甜粽和咸粽总要一争高下,

关于粽子界的南北差异,

每年都要准时的拉开序幕……

这其中也一直隐藏了一个,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那就是为什么,

明明喜爱甜食的南方人

吃粽子会选择咸粽

但是喜爱咸口的北方人

吃粽子却选择甜粽

粽子和其它所有带馅儿的美食一样,

因为馅料可以花样百出,

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

充满了可以发挥的空间……

只要你能想到的一切食材,

都能被包进粽子里……

粽子之所以这么有包容性,

不得不说说做粽子的食材。

也就是赋予粽子这种百变能力的,

幕后大佬——糯米。

没有什么食材比糯米更加“善变”,

它堪称碳水界的最佳coser。

常常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各种盛大的节日之中闪闪发光

端午节这几天,

它带着粽叶的清香,

成为了一枚枚精致的粽子

到了春节团圆之时,

它裹着豆沙,携着各色果仁,

成为美美的c位担当——八宝饭

而伴随元宵节的到来,

它把自己圆润的团成一团,

包着各种美味馅料秒变汤圆……

等到清明时节雨纷纷,

糯米也佯装起“春日的忧郁”,

马不停蹄变身质朴的青团

糯米不仅拥有如此强的cos技能,

而且不论搭配何种食材,

CP感都可以很和谐很强……

无论被做成咸口还是甜口,

糯米都完完全全能hold住!

在我国的芸芸众之中,

糯米绝对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首先要说说糯米的资历

根据《齐民要术》里的记载,

古时候在黄河流域,

栽培了一共24个水稻的品种,

其中,糯稻就占据了11种之多,

可以说是占据了米界的半壁江山

据科考的研究记载,

最早关于糯米的记录在甲骨文中。

历史上的糯米,还不叫糯米,

分别叫过“秫”和“稌”。

一直到西晋之后,

糯米才被称为糯米,

并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历史上的糯米在一开始,

也不仅仅是被拿来吃的……

人们看待糯米不是只当成美食,

而是把它当做非常重要的粘合剂。

据说明太祖在位的时候,

曾经下令修葺南京的城墙

为了增强城墙的牢固性,

工匠们用石灰和糯米混合成浆,

覆盖涂抹在城墙之上!

糯米不仅能够用来加固城墙,

还被古人用于加固墓穴。

据说清代的太监李莲英

盼望死后能入土为安,

希望自己的坟墓可以坚不可破。

于是做了一个“鸡蛋糯米墓”,

用鸡蛋蛋白、石灰和糯米混合,

浇筑了一个牢固不透水的坟墓。

人们将糯米做成粽子,

是美食史上的一大壮举。

事实上,古时候最早的粽子,

都是没有馅儿的白粽子

因为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

古时候想吃肉或是吃糖,

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所以白粽子是端午的初期配置

而如今的粽子们,

无论是口味还是形状,

都早已甩了古人八条大街……

下面就为大家列举几款,

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粽子吧。

端午节要到啦……

代表这些无比诱人的粽子,

祝福大家端午安康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