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用来形容如今的孩子上学也非常贴切。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相同的一件社会大事就是孩子上学、升学,不同的是上学的孩子和孩子的家长又换了一批。到了这个时候,家长的烦心事也来了。

家长的烦心事就是“学区房”。房子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功能,除了保障生活需要、满足精神寄托之外,还有金融功能和教育功能。现在的人们基本被捆绑在房子上面。

年轻的时候需要赚钱买房结婚,成家生娃之后需要换个“学区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少家长不惜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买上一套“学区房”,甚至还得几代人共同背债。

记得十几年前,一位朋友为了让孩子就读于优质学校,又不愿孩子长途奔波浪费太多的时间和过分的辛苦,就卖掉阔居,一家人到学校附近窝居。从小学窝居起,到高中毕业,一窝居就是十几年,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学区房”的背后其实都是泪与累。

在城市,“学区房”成了人们荼余饭后的主旋律,成了同事朋友之间的主要话题,人们都希望与“学区房”再见,可就是再见不了,何时才能对“学区房”说“再见”呢?

1、要上好学校,过去是拼爹,现在还是拼爹!

过去,小学有重点,中学有重点,高中有重点,家长们奔着重点去,那个时候确实要拼爹。要想上重点,一是你爹能够找到关系,二是你爹能够交得起高昂的赞助费,两者缺一不可。

后来改革了,重点校没有了,赞助费也取消了。这些年开始了划片上学,孩子们轻松了,家长更加为难了。因为要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即原来的重点学校),必须在好学校随近有一套房子。可是,这还得拼爹,虽然不用再找关系,但是你爹得更加有钱,能够在好学校附近买上一套房子,“学区房”因此横空出世,价格连年暴涨。

2、“学区房”连番上涨,教育部门拿出新招!

“学区房”的出现导致富裕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学区房”让自己的孩子入读重点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普通家庭因为买不起“学区房”,只好让孩子去上一般学校,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两极分化”——富人家庭的孩子和穷人家庭的孩子,教育公平再次蒙羞。

为了遏制这种不正常的拼爹风气,教育管理部门是高招频出。最新规定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地区,要采取“随机派位、多校划片”的入学方式。这就是在“就近入学”原则基础上,一个小区对应多个所小学初中,由“单校划片”入学的确定性变成不确定性,“一对一”变成了“一对多”,由“电脑派位”分配学生入读的学校。

除此之外,还出台了一些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比如,不是居住用房(例如过道、地下屋、商业用户、集体宿舍、车库等)户籍取消入学资格;一套房子每6年只能有一个入学位置,这对倒腾“学区房”起到阻止作用。

3、“学区房”依然热度不减,甚至还在上涨。

一些人以来这是一个绝招,给家长过分追捧“学区房”、中介大肆炒作“学区房”来了一个釜底抽薪,然而这是一个治表不治里的方式,“学区房”依然坚挺,因为好学校往往是集中连片的,即使摇不到最好的学校,也能入学相对优质的学校,更不用说还一定机会摇到最好的学校。

在每一所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都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于中心城区。例如在北京市,丰台区的家长总是希望将孩子送到西城或海淀就读,而这个两个区的家长又盯着实验二小或者中关村一小等名校。在收费择校等形式相继被禁之后,“学区房”成为了家长们的唯一选择,择校也由过去“凭条子”变成现在“凭房子”。其他城市也是如此。

这不,在一些城市,“学区房”还是很火,“多校划片”并未有效降低“学区房”热度,年轻家长们不是着急购买何处的“学区房”,就是盘算提前购买哪里的“学区房”。应该说这并不是每一个年轻家长能够承受得起的,不仅要成为了“房奴”,甚至还得让老人由“阔居”变成“窝居”,竞争堪称惨烈。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做到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已经七年了,从2013年起就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按照规划,要做到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这些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不慢,原来一般学校的设备、图书、校舍等硬件资源焕然一新,与原来的重点学校之间基本无差距,即使依然存在差距也并不是很大,但是师资力量却依然是一道鸿沟。

家长们关注的本来就是师资力量这个核心指标,由于这个指标没有变化,哪个学校是优质学校,哪个学校是一般学校,家长心中十分清楚,有能力的家长还是热衷于购买“学区房”。

所以要真的跟“学区房”说再见,许多网友表示,还真得来一个真正的釜底抽薪。这就是采取果断措施,快速推进师资力量均衡分配,使每一所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大体相当。这样,重点学校也好,优质学校也罢,都将不复存在,依附于重点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学区房”自然不除自消。网友们,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好办法?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