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2001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審於何得此絹審:知道。

C.自放驢,取樵炊爨樵:打柴。

D.後因他信,具以白質信:使者。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2005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責:索求

B.夏人循環問見,疑以爲誘敵不敢擊問:間或

C.富人有不佔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質:質問

D.顏無子,不克葬克:能夠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05廣東)永平初,顯宗舅新陽侯陰就慕暉賢,自往候之,暉避不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召暉拜爲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暉避不見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愛也愛:吝惜

D.顧謂掾屬曰:“若之何?”謂:對……說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糶(賣米);糴(買米);穰(與農事有關);禳(與祭示有關);覲(拜見)。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05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恐天下以吾私廣國  私:偏愛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暫且

C.此吾弄臣,君釋之 弄臣:帝王親近狎玩之臣

D.晁錯爲內史,貴幸用事用事:憑感情做事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對稱詞語和句子中處於對稱位置的詞語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利用音形關係,通假推測。高考題:此除蝗蟲誼(通“意”,意思)也。

重點掌握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見的義項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

課(督促勸說)

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爲一秩)

逸(馬脫了繮繩、放縱)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對(回答或對話)如(到、往)

掾(古代屬官的統稱)

工(工匠、精巧、擅長)

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

容(寬容、或許、許可)

貸(借出借入,寬容)

獄(官司、案件、監牢)

白(告訴)與(讚揚)

多(讚揚)

遽(急速、就、恐懼)

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

給(食用豐足)

按(追究、考察、調查)

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

典(主持)

令(美好)

差(病好了)

執(捉拿)

延(延請)

省(減免)

謝(道歉、推辭、告訴)

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

赧(因羞愧而臉紅)

竟(結束、完)

坐(因……而犯罪、因爲)

甫(才)尋(不久)

造(造訪)

過(拜訪、責備)

弒(子殺父、臣殺君)

用(財用、因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