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階段,各國海軍裝備的戰略叨叨叨核潛艇慢慢開始在各國戰略核打擊力量中佔據絕對的主力位置,但是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洲際彈道導彈的威懾力依然還是不容小覷。尤其是戰略洲際彈道導彈,可以說即使是軍事技術最大發達和經濟實力最強的美國也沒有取消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作戰序列,相反在前段時間,美國國防部表示將會撥出一筆專門的款項計劃對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進行升級,以增強其服役時間和作戰效率。目前,除了美國的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以外,俄羅斯研發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和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成爲了全球最強的三款洲際導彈。

之所以,中美俄三國還堅持研發和裝備新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因爲與戰略核潛艇上搭載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相比,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體積更大,射程更遠且載彈量也更大,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大國玩具。而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中國首次對外展示了新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與1999年和2009年閱兵式中出現的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相比,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負載能力和突防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並不只是一款簡單的升級改進型號。儘管國外軍事專家和媒體進行了十多年的評估和分析,但是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一直到2014年的時候才首次出現在網絡媒體上,當時出現的只是測試型號,並非是真正的量產型號。

而在5年之後,在完成了全部測試任務後纔開始正式對外公開展示。據美國媒體估計,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全場的長度約爲21.0 m,直徑約爲2.25 m,自重達到了80噸,有效載荷可能攜達到了2.5噸,可以攜帶10枚分導核彈頭或者一枚大當量的戰略核彈頭。它使用慣性制導和北斗導航系統聯合制導,其命中精度在400米以內,因爲搭載了戰略核彈頭所以這個精度也可以微乎。而在採用了國產三級固體推進劑發動機之後,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5000公里,最大速度超過了25馬赫,這也意味着從開始準備發射到飛行太平洋抵達美國本土只需要30分鐘,並不是一些媒體所說的20分鐘以內,因爲目前人類的研製的導彈武器速度還無法超過了30馬赫。

洲際彈道導彈在最開始的助推階段,也就是導彈飛行速度最慢的時候,同時也是最容易攔截的時候,其速度不會超過10馬赫,這時候的速度需要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進入太空中。而在太空中的時候所受到的阻力也相對較低,在這個階段導彈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而這個速度一般都會在15-20馬赫區間,基本上與衛星的繞軌飛行速度相差無幾,因此不少國家使用導彈擊落衛星,其實也可以理解爲是在練習如何擊落太空中飛行的彈道導彈。而在進入末端飛行的時候,也就是導彈重返大氣層內,其屬於一個俯衝的架勢,最大速度纔有望達到25馬赫,也是攔截難度最高的一個階段,末端反導基本上是各國反導系統之中最關鍵的一環,技術難度最大。

採用分導核彈頭和擁有末端機動變軌的能力,這也意味着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攔截難度不斷增大。雖然美國戰略司令部在多次中段反導試驗中獲得了75%的攔截概率,但是要記住,洲際彈道導彈所搭載的核彈頭基本上擁有一彈滅一國的能力,即使無法毀滅一個國家,但是也足以讓其元氣大傷,甚至瀕臨滅亡。所以在面對敵方發射的100枚洲際彈道導彈,即使你成功攔截了90枚,但是隻要有一枚突破整個防禦系統,那麼這也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已經白費了,而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顯然也具備這個威懾能力,因此也難怪美國人會如此忌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