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才接任武漢弘芯CEO一職的蔣尚義,近期被媒體曝出已“萌生退意”。據外界猜測,導致蔣尚義“萌生退意”的原因則是因武漢弘芯的投資與設備未能到位,導致公司營運困難。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

“萌生退意”的蔣尚義

蔣尚義曾在臺積電任職10多年,是創辦人張忠謀最爲重視的研發大將之一,爲臺積電坐穩晶圓代工龍頭地位的功臣。2016年加入了臺積電競爭對手中芯國際擔任獨立董事,引起業界極大關注。

不過,在2019年6月,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獨董一職任期屆滿三年之後就已辭任,隨後就正式加盟了武漢弘芯半導體(以下簡稱“武漢弘芯”),出任CEO。

對於爲何選擇加入武漢弘芯,蔣尚義曾表示,原本弘芯要做晶圓代工,因其不願與老東家臺積電競爭、或做傷害臺積電的事,因此是沒有想要加入。但是隨後,武漢弘芯方面表示想轉型,走向不同的商業模式。而轉型後與臺積電就並非競爭關係,因此,蔣尚義才決定加入。但他並未透露具體的商業模式,僅說絕對不會是CIDM (Commune IDM),而是目前尚未出現的、全新的模式。

據網上傳聞稱,蔣尚義加盟武漢弘芯之後,就迅速召集了一些原來在臺積電的舊部,在東莞成立了一家公司,幫他們進行脫密,以免因泄密被臺積電起訴。而且據說,不少人年薪都開到了200萬元。(注:此處內容爲傳聞,未經任何確認和證實!)

看來蔣尚義確實是想借武漢弘芯大幹一場!

那麼,爲何加盟弘芯半導體出任CEO僅一年之後,蔣尚義現在又開始萌生退意了呢?

有傳聞稱,一方是受到了新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生產線的建設被延緩,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武漢弘芯的投資資金未能到位,導致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另有傳聞稱,武漢弘芯的背後大股東資金來源或具有軍方背景,在美國加強對華爲以及國內其他一些高科技企業出口管制的影響下,武漢弘芯後續取得美國半導體設備難度可能會越來越高,這也影響了後續投資和設備的到位。

對此,近日有媒體向蔣尚義求證此事,他僅證實現在公司是有些問題待解決,但並未透露更多信息。

二期施工遇阻,新員工入職“遙遙無期”

資料顯示,武漢弘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於2017年11月16日成立,總部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主攻晶圓級先進封裝,擁有14納米及7納米以下節點FinFET先進邏輯工藝,計劃構建國內半導體邏輯工藝及晶圓級封裝最先進的“集成系統”生產線。

而武漢弘芯的12吋晶圓廠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約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4億元),主要投資項目爲14納米邏輯工藝生產線,總產能規劃爲每月3萬片;7納米以下邏輯工藝生產線,總產能規劃爲每月3萬片;以及晶圓級先進封裝生產線。前期項目分兩期建設,公開資料顯示,一期項目總投資520億,工程於2018年初開工,2019年7月廠房主體結構封頂;二期工程總投資760億,於2018年9月份開工。另外,還有規劃中的三期,將建晶圓級先進封裝及小晶片(chiplet)生產線。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11月,武漢弘芯半導體價值7530萬元的二期工程用地的使用權突然被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而被查封的原因則是,弘芯一期工程總承包商武漢火炬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火炬建設)拖欠分包商武漢環宇基礎工程有限公司4100萬工程款長達一年多的時間,武漢弘芯也被一同列爲了被申請人。

而此事的發生,或許也反應了武漢弘芯半導體在去年11月就已經出現了資金問題。要知道武漢弘芯一期項目的計劃總投資額高達520億元,爲何一期工程的總承包商會拖欠分包商4100萬的工程款長達一年之久?是否是因爲武漢弘信芯半導體拖欠了火炬建設的工程款?要不然,也不會鬧到武漢弘信芯半導體二期工程工地被查封的局面。

對此,武漢弘芯發佈的聲明回應稱,公司“一直嚴格履行發包人合同義務,按期足額支付總承包商火炬集團工程款,無拖期支付工程進度款行爲。

不過,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目前該案件仍在審理當中,最近一次的開庭時間則是在2020年6月8日,問題可能還沒有解決。

不過據一位通過校招已被武漢弘芯錄用,但仍遲遲未能入職的員工告訴芯智訊,“目前二期用地已經解封”。但是他表示,“現在工程已經撤了很多人,施工的人很少,而原因可能則是‘發不出錢’。”

而另一位員工則告訴芯智訊,“我瞭解到的只是個別停工,現在很多已經恢復施工了。”

另外,在今年五月份,百度貼吧——“武漢弘芯吧”以及知乎上都出現了不少網友反映武漢弘芯對於新員工入職一拖再拖的問題。其中有位網友稱,其在去年社招面試就通過了,原定於今年4月入職,但是直到現在(6月2日有再度回應稱,未入職)還沒入職。並稱“隱約覺得公司運營出了問題”。

而多位通過校招已被武漢弘芯錄用的員工也均向芯智訊表示,目前他們都未能入職,也沒有接到入職的通知,都在等消息。

剛買的光刻機就抵押了,武漢弘芯有多缺錢?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漢的弘芯半導體高調舉辦了該廠首臺高端光刻機設備進廠進廠儀式。從弘芯半導體公佈的資料圖來看,該臺光刻機由ASML供應,由於是用於生產14nm工藝,售價估計在數千萬美元級別。不過,需要指出的是,ASML的光刻機設備都需要提前訂購,所以,這並不代表當時武漢弘芯的資金很充裕。

另外由於今年一季度的疫情影響,武漢從今年1月23日開始封城,直到4月8日才正式解禁。武漢弘芯一期項目的進展似乎也確實遭遇了影響。

不過,1月底之時,有媒體報導稱,“2020年第一季到第二季之間,武漢弘芯將是處於搬入機臺設備的高峯期,現在已入廠的設備主要以光刻機爲主,而其他的設備預計於 3 月後陸續到位,等到機臺進場,會進行裝機和驗機程序,然後密集地展開研發。”

但是,實際情況可能卻並非如此!

芯智訊通過天眼查發現,今年1月20日(也就是在武漢封城之前),武漢弘芯就將之前買的ASML光刻機抵押給了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西湖支行,貸款了58180.86萬元。根據抵押資料顯示,抵押的這臺ASML光刻機型號爲TWINSCAN NXT:1980Di,狀態爲“全新尚未啓用”,評估價值爲58180.86萬元。

剛到手的光刻機,還沒熱乎呢,就拿去抵押貸款了!看來,武漢弘芯在武漢封城之前就已經非常的缺錢了!

由於這臺高端光刻機是去年12月正常交付進廠的,並沒有遇阻,而且美國限制華爲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的新規今年5月才發佈,但是在今年1月,這臺剛買的高端光刻機就被拿去抵押貸款了。這也說明武漢弘芯所遇到的問題,並不因爲美國升級管控導致後面的設備無法採購,主要還是因爲資金上出現了問題。

原本規劃高達200億美元規模的投資項目,竟然因爲幾個億就把新買的光刻機給抵押了,在此情況之下,蔣尚義“萌生退意”也是很自然的。

神祕的大股東,真有錢,還是真沒錢?

從武漢弘芯半導體的股權結構來看,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0%,認繳資金爲18億人民幣;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認繳資金爲2億元人民幣,而其大股東則爲武漢市東西湖區國資監督局。

可以看到,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光量藍圖”)爲武漢弘芯半導體的絕對大股東,公司的註冊資金也爲18億元,但是該公司的兩位大股東卻都是自然人,控股股東李雪豔54.44%,認繳資金爲9.8億元,莫森持股45.56%,認繳資金8.2億元。

但是,從李雪豔此前控股和參股的企業來看,認繳資金最多也就400萬元人民幣,而且這些企業即便都與半導體行業無關。此外,莫森則似乎從未控股或參股過相關企業,網上也查不到相關資料。同時,這兩人似乎也完全沒有半導體行業從業經驗。

那麼問題來了,李雪豔和莫森哪裏來的18個億的資金來投資武漢弘芯半導體呢?而且,根據官方的規劃,武漢弘芯的12吋晶圓廠總投資高達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4億元),作爲大股東,哪裏去搞這麼多的資金呢?即使有這麼多的資金,又爲何要來投資自己並不熟悉和了解、且投資規模大、投資週期長、見效慢的晶圓廠呢?

需要指出的是,現在國內公司實行的註冊資本認繳制,也就是說在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工商局不需要驗資報告,而且註冊資本大小和註冊資本認繳年限都是由股東自行約定,只要在公司章程中載明就可以。所以,關於註冊資本認繳年限的規定就是股東自己約定,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上都可以。

也就是說,註冊資本18億元的北京光量藍圖,可能並不需要真的實繳18億元。同樣北京光量藍圖投資的武漢弘芯半導體,雖然註冊資本爲20億元,但是各個股東的認繳資金卻並不都是一步到位的。而且工商資料也顯示,武漢弘芯的實繳資本僅爲2.01億元。

所以,一期的廠房建設,加上買入的一臺比較貴的ASML光刻機,以及一些員工的工資,前期的投資基本就交代完了?甚至還要抵押光刻機來貸款!說好的一期項目總投資520億的資金呢?

我們再來對比看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註冊資金是21.9億美元,實繳註冊資本21.9億美元,看出差距了嗎?即使是在公司成立之時,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也高達14.7億美元,2016年更是增資到21.9億美元。

另外根據業內常規的投資規劃來看,建一座12吋晶圓廠,投資通常都需要達到百億以上。註冊資本20億,實繳資本僅2.01億的武漢弘芯,真的有足夠的資金能建起一座12吋廠?

之前就有傳聞稱,武漢弘芯投資方的資金並未如期到位,大股東甚至還希望蔣尚義去找其他投資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在《湖北省2019年省級重點建設計劃》當中的“武漢弘芯半導體制造”項目,卻消失在了2020年5月21日發佈的《湖北省2020年省級重點建設計劃》當中。而這似乎也反應出了湖北省政府對於武漢弘芯項目在態度上的變化。

從以上分析來看,武漢弘芯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缺少足夠的資金投入。而且,從目前來看,未來前景堪憂!

更爲奇怪的,兩個毫無半導體從業背景、且之前投資的企業認繳資本最高也只有400萬元的投資人,拉上了個地方區政府,註冊個註冊資金20億元的公司(實繳資金僅2.01億元),再拉上有點名頭的蔣尚義(還是去年6月才加入的)來組個技術和運營團隊,就敢搞起“投資規模上千億”的半導體大買賣,這也確實是個奇觀!

然而更爲奇葩的是,芯智訊通過查詢資料發現,2018年長江存儲進廠的首臺光刻機與武漢弘芯此前進廠的這臺光刻機型號一樣,都是ASML的的193nm浸潤式光刻機NXT1980Di。據業內消息稱,長江存儲購買的這臺光刻機價格爲7200萬美元,按當時的匯率摺合人民幣約爲4.6億元。即使按照今年1月20日前後的匯率估算,摺合成人民幣也只有5億元左右。但是,沒想到的是,這臺光刻機被武漢弘芯抵押給銀行的估價卻高達約5.82億元,不僅沒貶值,還一下子就多貸了近億元。真是神操作!

所以,武漢弘芯是真缺錢才“高價”抵押了剛進廠的光刻機嗎?

作者:芯智訊-浪客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