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曾在《爱弥儿》写下一句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为人父母,别让孩子成长太快。

01

小e刷知乎时,看到热搜上挂着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今年2岁半了,不爱开口说英语怎么办?

提问网友字里行间似乎十分焦虑:“之前有过线下辅导班英语培训的经历,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不爱说,而且老师告诉我,必须让孩子不断重复英语单词才能进步。”

看完这个问题小e:?

2岁半不正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含含糊糊能说上几句话的时候吗,语言版块都还没完全开发好,怎么就火烧眉毛一样送去了英语早教机构了。

照这个逻辑,小e也可以提问:我家孩子10岁了还没考过英语四级怎么办?

不好意思忘了说我还没有小孩,这不是提前考虑嘛。

02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热门视频,两三岁儿童就能够简单说外语,看起来天赋异禀。

实际上,这种“天赋”根本离不开后天养成。

或许在生理上他们语言方面是比较发达,但最关键的是,他们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咱们不说外语取代了母语,至少二者是并重来应用的。

不信的话,在一个外资企业,保洁阿姨都能和来宾招呼两句;在一个4S店,汽修工人都能侃几句汽车最新动态——这就是大环境的重要性。

试问一家人里,爸妈基本不说本地方言,交流尽量用外语,并且有意识将小孩送往外语幼儿园……说外语就跟吃饭喝水似的,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小孩当然会跟着爸妈说外语。

而在一个普通家庭中,爸妈大概普通话都还不标准,一开口就是方言和口音,但寄希望于早教机构,期待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流利说外语,这件事真是现实版揠苗助长,离谱得很。

现在的年轻父母们,似乎被鸡汤忽悠得太紧张了,为了所谓的“起跑线”不惜一切代价。

首先就是学区房,教育资源得好;其次就是早教,恨不得娃娃还在肚子里面,就培养他们一门天赋;稍微懂点事,立刻报培训班学外语学特长……

似乎很少有人去问孩子,他们愿不愿意?

03

小e忽然觉得,和现在的10后、未来的20后相比,90后“中年人”以前过得还不错。

学业压力当然是有的,条件好点的,就报两个兴趣班,家里稍微普通一点的补补专业课也成。30块钱的立书器排面满满,买个HelloKitty拉杆箱更是班上最靓的仔,课间就玩弹珠卡牌和皮筋,放学和同学买几根一毛钱的辣条边走边吃,过生日去肯德基能吹牛一年……

那时的生活,不如现在发达和丰盛。而那时的童年,让我们焦虑的是期末没考好,而不是同学报了几个班、学了几项特长。

为人父母,“为子计深远”,故而将压力放到还不懂事的孩子肩头。还有的父母,是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未竟的梦想,因此牺牲了他们童年……

诚然未来很重要,但童年也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限定款”,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