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我國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最遠可到唐朝,在白江口被名將劉仁軌打得大敗,明朝時期也發生過萬曆“抗日援朝”戰爭,最終也是以中國勝利告終。

但到了近現代,日本經過維新之後國力增強,甲午時期一場豪賭,讓大清國的賠款成了他們的軍費,之後更是對中國這片大地虎視眈眈,直到後來又爆發了全面侵華戰爭。

但是在甲午到抗日這數十年裏,日本爲何一直沒有進攻中國呢?按道理來說,當時正是晚清與北洋的過渡時期,中央政權尚且不穩,各地軍閥也是紛紛擁兵自重,對於侵略者來說,日本爲什麼放棄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

其實並不是日本不想,而是不敢、不能。

首先甲午戰爭日本雖然勝利,但是其實對他們自己的損傷也很大,也造成了過萬的死亡,很多日本人都說這是一場賭上國運的戰爭。畢竟他們只是一個新興國家,家底沒那麼厚。

很多人都說如果當時中國能堅持打下去,不那麼快議和投降,靠清朝的國力,足以支撐到日本堅持不住的那天。

再者,之後的北洋軍閥,雖然看似混亂,但是家底也都還不錯,都是脫胎於晚清的“新軍”,武器方面也沒有落後日本多少。尤其是張作霖的奉系,當時東北的工業水平極高,甚至能獨立製造汽車,有此底氣後來纔敢把日本人玩得團團轉。

北洋軍閥的首領中,無論是哪一個派系,都極有民族氣節,段祺瑞騙了日本幾億貸款分文未還,吳佩孚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最後被日本醫生害死,張作霖因爲不肯跟日本人合作被炸死,在主要實權人物中,沒有出一個漢奸,如果在他們手掌實力之期日本進犯,幾方肯定會拋棄成見共同抗日,這樣就足夠日本人頭疼的了。

再者彼時的中國人民族也在慢慢覺醒,“五四運動”等等爲喚起民族的自強意識,很多國人都在內心極度厭惡侵略者,如果這時候日本進攻,勢必也會引起民間極大的反彈。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日本自己的實力也不允許,本身日本的崛起就晚於西方列強,自己都說甲午是豪賭,即便是賭贏了還要療不久的傷,沒有能力去侵佔一個這麼大的中國。西方也不會願意看到日本佔據中國,這也會讓那些列強自身的利益受到影響,如果跟西方的關係不融洽,能源、工業等等,日本當時玩不轉。如果西方再趁機進攻日本,那就是日本無法承受的。

北洋軍閥雖然在歷史上被人詬病很多,但是他們的民族氣節值得稱讚,我們民族遭受了那麼多苦難,如今終於又重新走上了自強之路,那個年代的先輩們用血汗爲我們探索,我輩也應當自強不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