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期看马拉松”系列6月9日开篇,后疫情期看马拉松①大势:赛事恢复真不易,等待中一切都悬着说到了时下马拉松的生存。大家都在等待赛事恢复,这是根本,还不知等到啥时候。

6月13日第二篇后疫情期看马拉松②运营商:苦日子来了,一番折腾难觅生机,谈及马拉松运营商在疫情下的无奈和折腾。

今天第三篇,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赛事报名费在疫情后会不会借机涨一波,以减轻运营商的压力,让跑者为自己享受到的服务买单?】

疫情恶化了马拉松行业生态,于是就有声音出来:待赛事恢复后,报名费该涨一涨了。

报名费事关跑者切身利益,所以这些年来,但凡风吹草动,都能引发跑者热切关注。说涨的,能找出一堆理由来,说不该涨的,也能讲出各种道道来。

长期以来,国内赛事的报名费处于一个较低水准,如今全马基本上200元这个水准,半马150元上下。在赛事运营费用中,报名费所占比例并不高。

眼下国内赛事的常规运营模式,主要靠招商,有些主办方会有补贴,再加上报名费,便能做一场比赛。运营商的利润,往往取决于招商金额。

谁想涨

无疑,是赛事运营商。各种持报名费应该涨这一观点的,多是站在运营商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的。

往大了说,是与国际接轨。你看欧美的很多马拉松赛事,报名费动辄人民币千元左右,有些大满贯赛事更高,甚至超过了两千元。

往小了说,是为产业着想。跑者要学会为自己享受到的各种马拉松服务买单,这不是福利,赛事要能自己养活自己,形成良性发展。

几年前,就有人提出,北马报名费涨到500吧;这次,也有人表示,收个500报名费,让赛事更具活力吧!

大幅度涨报名费,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商的压力。大背景是,不少赛事的主办方出资,在一年年地减少。市场招商,又受制于城市影响力、市场氛围诸多掣肘,达到一个数字后很难再有突破。

如此说来,既然赛事遇到困难了,那作为赛事主体的参赛者,承担更多的运营成本,挺合情合理的。

国内马拉松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养活了一批赛事运营商。就是在报名费不算高的这几年,多数运营商也都活得不错,表明钱还是有得赚。只是,这个行业,不存在暴利。

如果你能够使用浑身解数,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就有暴利的可能。大多数赛事,处于微利状态,有些还免不了赔本赚吆喝。

疫情后,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了,对于马拉松的拨款不会增多;企业受困于疫情,能拿出的赞助费用,也极有可能下跌。运营商想减轻压力,涨报名费或许是最好走的一条路。

谁做主

比较中外马拉松赛事时,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国内赛事是政府主导的。

就报名费而言,运营商有建议权,最终收取多少,还是作为主办方的地方政府、体育局来定的。

有的赛事,在招标时,就将报名费标准写了进去,要求不得超过多少,运营商就只能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了。

从主办方层面,提供了各种社会公共资源,就是想给市民、跑者带来一种运动福利。马拉松既是商业化运营,又不完全是,主办方的意志,始终起到决定性作用,哪怕在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

其实,很多运营商都有过报名费涨价的念头,多是被主办方压住了,不让涨。另外作为“最佳”参照物的,是国内最好、影响力最大的两场赛事,北马200元,上马100元。

北马、上马即便没有报名费,依然能够轻松盈利,且数字不会小。倒是一些中小赛事,招商很难,拨款不多,对报名费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可看看人家北马、上马,自己怎么涨?

引领国内马拉松报名费涨价的,应该是北马、上马这样的优质赛事,而不是让一些中小赛事去领衔。

从跑者层面,谁不想用最低的价格,享受到最好的服务?而且,跑者在算自己一场马拉松的支出时,会将吃、住、行都算进去,觉得自己花得不少了。

故而,一有报名费涨价的声音,跑者就是一片反驳,凭什么啊?跑者的呼声,会被视为一种民意,主办方一旦了解到,更不会同意涨价了。

在国内马拉松现有模式下,报名费不存在大涨的可能,从200到500,除了晚上做梦之外,现实中根本不具备操作性。

运营商赚跑者的钱,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后,报名费可能会一点点地涨,重点还得看北马、上马这些赛事这么做。

疫情后就想让跑者发扬“风格”,当前环境下,行不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