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玄進入考場才發現,公元595年的那次秀才科考試,整個考場就他一個考生。也難怪,秀才科是整個科舉考試中最難的,很多人想都不敢想。杜正玄不怕,他有信心一次考中。

杜正玄考的是“方略策”,是寫關於治國理政的文章。只見他胸有成竹,沉思了一會兒就開始下筆,很快就完成了。

主考官看到,杜正玄的文章不僅條理清晰,內容豐滿,而且文辭華美,觀點也是高屋建瓴。這麼好的文章,不給個高分可惜了。可是,主考官很快又後悔了。只有一個人的考試,沒有參照和對比,打這麼高分,萬一上面怪罪下來怎麼辦?

思來想去,考官拿着杜正玄的文章請示當時的尚書左僕射楊素。

楊素文武全才,也是個很自負的人。他看到主考官給了唯一的秀才科考生高分,這是要錄取的節奏。楊素很不滿意。在他看來,周公和孔子重生都不能當秀才,你怎麼輕易錄取此人呢?說完,楊素把杜正玄的考卷扔在地上。

就一個人參加考試,考沒考中總要給人一個交待。楊素決定出難題,讓杜正玄知難而退。他出的題目是:讓杜正玄比照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王褒的《聖主得賢臣頌》、班固的《燕然山銘》、張載的《劍閣銘》和《白鸚鵡賦》各寫一篇,下午三點以前交卷。

如此變態的題目,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大的難度,一般人都會知難而退。但杜正玄不是一般人,不但按時交卷,還超水平的發揮。

楊素拿着杜正玄的試卷反覆看了好幾遍,他從心裏服了,不由得讚歎:確實是好秀才啊!這樣的人不錄取太說不過去了。就這樣,杜正玄順利通過考試。

杜正玄的哥哥杜正倫和弟弟杜正藏也都是隋朝的秀才。其中杜正藏考秀才科的時候,主考官蘇威也出了幾個變態題目:擬《過秦論》《尚書·湯誓》《匠人箴》《連理樹賦》《幾賦》《弓銘》。杜正藏和哥哥一樣,也是下筆成文,一氣呵成並按時交卷。

隋朝科舉剛剛實行,一般人都參加相對容易的明經科考試,杜家三兄弟是個例外,不但知難而上,還成績突出。而整個隋朝,全國錄取的秀才一共才十幾個,杜家佔了三個。杜家三兄弟不愧是超級學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