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股市改革连连,从科创板的火速设立,到注册制的稳步推行,以及外资的跑步进场。

方方面面,尽显顶层设计的良苦用心以及股市自身货真价实的成长。

创业板上周五也在用实力证明,自己并不是为了证明有多牛,只是失去的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一时间,牛市要来的消息再度刷屏。

就跟大家聊聊自己的看法,以及买点什么合适。

周末大家牛市论的消息不断。

业板指创下近四年新高,主要还有两个原因,券商大涨以及修改指数

那为什么版块那么多,唯有券商大涨,会让大家想入非非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如果牛市来袭,券商和互联网金融这些概念股,自然是最为受益的。

牛市来了,大家交投活跃,交易量上升,券商的利润肯定是水涨船高呀!

而且啊,券商股的市值呢,都比较大,如果券商暴涨,肯定不是一两家资金或者散户行为,都是“豪门权贵”们在背后有想法。

以史为鉴,大家可以看出来,在上一波牛市之初,也就是2014年底。

当时虽然上证指数蠢蠢欲动,但其实没涨多少。

而券商呢?从上面这张图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了,在指数将动未动之时,券商早已成了脱缰的野马。

14年底的一个多月,券商板块就已经整体涨了一倍多了。

这一次,券商再度连续大涨,会吹响牛市进攻的号角吗?

还有几个振奋人心的大消息,都是关于指数层面的。

首先,就是科创50指数出来了。

科创板登台都快一周年,科创指数也终于姗姗来迟的要跟大家见面了。它将会在7月22日正式发布。

英文名字叫做STAR 50,听着还真是厉害,全明星阵容吗这是?唯一一个小缺陷,就是它的简写会不会是ST50?

科创板其实已经有了好几波行情,而且动不动就是翻倍行情。

但是苦于一些开户条件的限制,比如50万的门槛,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没有参与上。

科创板的行情可能才刚刚开始,因为科创指数出来,不少公募基金发的科创指数基金,是要配置成分股的。

而截止到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持股市值规模为95亿元,配置比重0.69%,市值占比为1.83%。

对比创业板,公募基金配置比重15.19%,市值占比为10.16%。

所以这里有一个配置需求,也把一些科创的基金都筛选出来了,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拿去好好研究。

第二个关于指数的大事呢,就是上证指数的新编制方案出来了。

主要措施有三条:提高含核心率,延迟新股的纳入以及去ST。

核心的思路就是一条:让指数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市场的整体表现。

很多同学经常抱怨,看着隔壁美帝天天新高,我们确是十年如一日的跟3000点朝夕相处。

这个心里差距,别提有多大了。

难道真的要把手里的股票留给自己的孙子吗?

毕竟,上证指数的历史高点6124点,是在2007年底创下的,距离今天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关于这个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很大家聊过。

美帝的指数,基本都是被FAAMG<微软(MSFT.US),苹果(AAPL.US),亚马逊(AMZN.US),谷歌(GOOG.US),脸书(FB.US)>这些超级巨头托起来的。

美股十年牛市,除了这些权重巨头的公司股价涨了一倍又一倍,其实呢,大部分公司的股价都是没怎么涨甚至是下跌的...

但是因为别人家指数编制的好,美股将这些代表国家发展成就、硬实力的公司,都放在了绝对核心的位置。

而我们呢?

虽说上证指数,十年前就是3000点,现在依然是3000点不到,但是我们有堪称圣水的茅台啊!

十年前的茅台可是只要50块不到,今天要1400多了,整整翻了几十倍。

当然了,茅台也的确是太过个例,不过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其实这些年来,A股还是有不少股价表现不错的公司的。

但是由于给了银行、石化这些传统行业巨头们太多权重,导致指数一直抬不起头。

毕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中石油从上市的近50块,已经跌到了最近的4块出头,不足上市初期的零头)

那么,这个时候高层的这么多举动,又是修改老指数,又是火速抓紧编制新指数,政策背后的举动已经不言而喻了。

就是不想指数再这么萎靡,这也多少是最近券商连续大涨的部分原因,体现了市场对于未来的乐观预期。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万年3000点上证的翻身,曙光初现,但是要走成像美股那样的长牛,光凭修改指数,肯定还是不够的。

这需要各方各面的不懈努力,以及时间的积淀。

对于大家投资方面的借鉴意义,就是花时间学习和研究,买入那些行业景气以及自身护城河深的龙头企业。

现在是不是牛市,这个问题觉得一点都不重要,它只是一个称呼。

小伙伴们应该也都有切身感受,今年以来,买对了股,比如那些消费、医药和科技,动辄翻倍的涨幅,简直比牛市还舒服。

而如果你还是不愿意学习,想躺着听别人给代码的话,买入了那些传统行业的一些垃圾公司,那你可能还在不断亏损。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抓住时代给予我们的红利,才能逆风而上,展翅飞翔!#A股点评#

为什么金融机构日子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