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股市改革連連,從科創板的火速設立,到註冊制的穩步推行,以及外資的跑步進場。

方方面面,盡顯頂層設計的良苦用心以及股市自身貨真價實的成長。

創業板上週五也在用實力證明,自己並不是爲了證明有多牛,只是失去的一定要親手拿回來。

一時間,牛市要來的消息再度刷屏。

就跟大家聊聊自己的看法,以及買點什麼合適。

週末大家牛市論的消息不斷。

業板指創下近四年新高,主要還有兩個原因,券商大漲以及修改指數

那爲什麼版塊那麼多,唯有券商大漲,會讓大家想入非非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爲如果牛市來襲,券商和互聯網金融這些概念股,自然是最爲受益的。

牛市來了,大家交投活躍,交易量上升,券商的利潤肯定是水漲船高呀!

而且啊,券商股的市值呢,都比較大,如果券商暴漲,肯定不是一兩家資金或者散戶行爲,都是“豪門權貴”們在背後有想法。

以史爲鑑,大家可以看出來,在上一波牛市之初,也就是2014年底。

當時雖然上證指數蠢蠢欲動,但其實沒漲多少。

而券商呢?從上面這張圖大家就可以看出來了,在指數將動未動之時,券商早已成了脫繮的野馬。

14年底的一個多月,券商板塊就已經整體漲了一倍多了。

這一次,券商再度連續大漲,會吹響牛市進攻的號角嗎?

還有幾個振奮人心的大消息,都是關於指數層面的。

首先,就是科創50指數出來了。

科創板登臺都快一週年,科創指數也終於姍姍來遲的要跟大家見面了。它將會在7月22日正式發佈。

英文名字叫做STAR 50,聽着還真是厲害,全明星陣容嗎這是?唯一一個小缺陷,就是它的簡寫會不會是ST50?

科創板其實已經有了好幾波行情,而且動不動就是翻倍行情。

但是苦於一些開戶條件的限制,比如50萬的門檻,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沒有參與上。

科創板的行情可能纔剛剛開始,因爲科創指數出來,不少公募基金髮的科創指數基金,是要配置成分股的。

而截止到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對科創板的持股市值規模爲95億元,配置比重0.69%,市值佔比爲1.83%。

對比創業板,公募基金配置比重15.19%,市值佔比爲10.16%。

所以這裏有一個配置需求,也把一些科創的基金都篩選出來了,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拿去好好研究。

第二個關於指數的大事呢,就是上證指數的新編制方案出來了。

主要措施有三條:提高含核心率,延遲新股的納入以及去ST。

核心的思路就是一條:讓指數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市場的整體表現。

很多同學經常抱怨,看着隔壁美帝天天新高,我們確是十年如一日的跟3000點朝夕相處。

這個心裏差距,別提有多大了。

難道真的要把手裏的股票留給自己的孫子嗎?

畢竟,上證指數的歷史高點6124點,是在2007年底創下的,距離今天已經過去十多年了....

關於這個問題,在之前的文章中很大家聊過。

美帝的指數,基本都是被FAAMG<微軟(MSFT.US),蘋果(AAPL.US),亞馬遜(AMZN.US),谷歌(GOOG.US),臉書(FB.US)>這些超級巨頭托起來的。

美股十年牛市,除了這些權重巨頭的公司股價漲了一倍又一倍,其實呢,大部分公司的股價都是沒怎麼漲甚至是下跌的...

但是因爲別人家指數編制的好,美股將這些代表國家發展成就、硬實力的公司,都放在了絕對核心的位置。

而我們呢?

雖說上證指數,十年前就是3000點,現在依然是3000點不到,但是我們有堪稱聖水的茅臺啊!

十年前的茅臺可是隻要50塊不到,今天要1400多了,整整翻了幾十倍。

當然了,茅臺也的確是太過個例,不過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其實這些年來,A股還是有不少股價表現不錯的公司的。

但是由於給了銀行、石化這些傳統行業巨頭們太多權重,導致指數一直抬不起頭。

畢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中石油從上市的近50塊,已經跌到了最近的4塊出頭,不足上市初期的零頭)

那麼,這個時候高層的這麼多舉動,又是修改老指數,又是火速抓緊編制新指數,政策背後的舉動已經不言而喻了。

就是不想指數再這麼萎靡,這也多少是最近券商連續大漲的部分原因,體現了市場對於未來的樂觀預期。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萬年3000點上證的翻身,曙光初現,但是要走成像美股那樣的長牛,光憑修改指數,肯定還是不夠的。

這需要各方各面的不懈努力,以及時間的積澱。

對於大家投資方面的借鑑意義,就是花時間學習和研究,買入那些行業景氣以及自身護城河深的龍頭企業。

現在是不是牛市,這個問題覺得一點都不重要,它只是一個稱呼。

小夥伴們應該也都有切身感受,今年以來,買對了股,比如那些消費、醫藥和科技,動輒翻倍的漲幅,簡直比牛市還舒服。

而如果你還是不願意學習,想躺着聽別人給代碼的話,買入了那些傳統行業的一些垃圾公司,那你可能還在不斷虧損。

一個人的成功,固然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抓住時代給予我們的紅利,才能逆風而上,展翅飛翔!#A股點評#

爲什麼金融機構日子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