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推送,說北京端午要下雨。

結果,昨天大雨如期而至。

雨後,有什麼?

抬頭,見彩虹。

低頭,看蝸牛。

彩虹不常有。

蝸牛很常見。

於是,雨停之後,帶着手機,尋尋覓覓,低頭拍“牛”。

拍蝸牛,當然是要用微距。

一提微距,大家好像覺得就是:拍到了,就OK。

把微小的事物放得大大的,拍得清楚了,就是微距。

比如,這樣:

猛一看,確實挺微距,主體清晰,虛化也好。

不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在同樣的角度,我卻還可以拍出這樣的照片時:

刀銳奶化。

效果是不是堪比單反相機的效果?

之前的那張照片,是不是就不香了?

兩張照片的區別不可謂不大。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個留在文章最後說。

如果你等不及,可以直接翻到最後。

因爲接下來,我想先說說思路的問題。

也就是,我在拍蝸牛的時候,是怎麼構圖取景的。

1.選擇在邊緣拍照

蝸牛行動很慢,是微距攝影特別好的模特。

但是,也正因爲它是合格的模特,所以,有太多的人去拍它,照片也過於千篇一律。

所以,與其追求拍得清楚,不如尋求拍出特殊。

我特意選擇在一個石臺的邊緣拍攝蝸牛。

這樣做有兩點考慮。

第一,讓它在邊緣爬行,那麼我的手機就可以放得很低,平視拍攝。這樣拍攝的角度,照片更工整,背景虛化也會更好。

第二,在場景中,我發現了很多螞蟻,所以希望拍攝蝸牛和螞蟻的偶遇,那麼,在石臺的邊緣,蝸牛和螞蟻基本都會沿着邊走直線,那麼,它們相遇的可能性也會增高。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真就讓我等來了這樣的一刻。

連續拍攝了幾張,最後,選擇了最滿意的一張,取名爲《鬥“牛”》。

2.利用前景

想讓照片立體,肯定是有虛化最好,但是,除了將蝸牛放在石臺邊緣之外,在其它的地方拍攝,多半都是側俯拍,很難拍出滿意的景深。

怎麼辦?利用前景!

我把蝸牛放在下層的葉子上,利用上層的葉子做前景:

就可以拍出前虛後實的畫面了。

3.利用落差

葉子和葉子之間的,是有落差的。在你看來,十幾釐米、幾十釐米的落差,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在微距攝影裏,這點距離就足夠可以拍出“萬丈懸崖”的效果。

等待蝸牛來到邊緣,伸出頭去——實際上,它們也經常這樣做。

待這時,對焦蝸牛頭部,按下快門,就可以得到一張非常刀銳奶化的照片了。

4.來點後期

這張照片,拍攝的思路和第一張照片很相似。

只不過把石臺換成了葉子。

蝸牛爬行時,同樣可以從側面拍出非常柔和的背景。

但是,怎樣才能讓照片更夢幻呢?

當然是加上夢幻的光斑了。

使用印象APP,增加上光斑。

自不自然?漂不漂亮?

5.明暗對比

微距拍蝸牛,“牛頭、牛眼”是合焦的對象。

所以,在照片中,它們也是需要着重刻畫的部分。

怎樣才能讓它們突出呢?

當然是塑造反差。

蝸牛是淡黃色的,那麼,選擇深色的背景與其對比就最好不過了。

拍攝時,注意尋找角度,利用遠景的陰影部分來襯托蝸牛的頭部,照片更立體。

6.玩玩顏色

好像大家拍蝸牛,不是在地上,就是葉子上。

蝸牛每天揹着房子那麼累,已經夠苦了,是時候來點浪漫了。

於是,我找到一朵花,將它放在花朵上。

那麼,紅色的花映襯着蝸牛,是不看起來,亮眼更多?

當然,用完蝸牛,別忘把人家放回地面。

7.虛化

說到最關鍵的問題了。

開篇的兩張照片,爲什麼在景深、焦點上,有那麼大的區別?

答案就是:器材。

兩張照片,是用同一臺手機拍的。

只不過,一張,是加了kase卡色的40-75mm大師級百微鏡頭,另一張,是直接用手機的微距模式。

這款鏡頭,相對於一般的微距鏡頭來說,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

就是拍攝距離更遠,也就是說,你不用像一般的微距鏡頭那樣,要貼在動植物上纔可以完成拍攝。

而kase卡色40-75mm大師級百微鏡頭,可以在一定的距離外,就能準確合焦,並得到非常柔和的焦外,以及銳利的焦內。

蒼蠅,一般是很靈敏的生物。

那麼,我用這顆鏡頭,在不打擾它的情況下,就可以拍攝完成:

這顆kase卡色40-75mm大師級百微鏡頭適用於市面上所有的手機。

本次拍攝,我的手機是OPPO findX2 Pro,3鏡頭。

只需要把這顆百微鏡頭夾在主鏡頭上即可。

利用變焦,還可以在2X和1X之間切換,拍出不同背景範圍的照片。

1X拍攝
2X拍攝

加與不加這款鏡頭,拍攝的微距照片,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兩張照片,我就不用多解釋了,原圖,均未後期。

親測之後,可以負責任的說,kase卡色40-75mm大師級百微鏡頭絕對是我用過,畫質最優秀,操作最簡便,拍攝體驗最好的微距鏡頭。嗯,沒有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