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艾的日子

文/馬燕

我喜歡艾葉。

在山坡在河邊在荒野,無論在哪裏,遇到艾葉我總愛撫摸一番,並把它們採擷回來,做更深的交流。

我喜歡艾葉的香。它的香濃郁,深深地聞上一下,香味就順着呼吸充滿了整個身體,頓時就覺得神清氣爽,心滿意足。在古時,人們願意把它做成香囊,掛在腰間,這樣可以時時接受艾葉的薰染。人們用各種顏色的布,各種顏色的絲線,繡出各種圖案,把香囊做成各種想要的樣子,送給自己所愛的人,表達自己的“艾”意。在《紅樓夢》中,黛玉曾給寶玉做過香囊,寶玉一直貼身帶着。有一次,寶玉因對對聯才情大發,被父親看重。小夥伴們慶賀,遂把寶玉身上的細軟搶個精光。黛玉去看,以爲她送寶玉的香囊也被搶了,生氣回去後剪了正在做的那個,正在做的那個也是給寶玉做的。寶玉見了,把身上的完好的香囊給黛玉看,這時兩人才好了。黛玉寶玉可見用情之深。

現在,更多的人願意把艾葉做成“藥枕”,枕芯裏裝滿艾葉,枕着艾葉入眠,就再沒有煩心的事,一覺就睡到了天亮。然而,它的香蚊子不喜歡,蚊子遇見它,就躲得遠遠的。瘟神也不喜歡,所以,瘟神盛行的五月,人們把艾插在門口。

艾,全身都是寶,莖葉皆可入藥。莖切成段,熱水沖泡,晚上洗腳,給腳來個艾浴,渾身都熱乎乎的。艾屬陽性,通經絡,祛溼、散寒。身體有小小不然的受涼,一個洗腳,微微出汗,就解決了。小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正好趕上下大雨,幾里路的路程,大雨瓢潑,沒有帶傘也沒有帶雨披,從頭到尾,被澆得透透的。回到家後,媽媽趕緊給換了衣服,倒了碗薑湯喝下,然後倒上一盆熱水,抓了兩大把艾蒿,泡腳泡腿。當時條件差,並沒有浴池可以泡澡。過了一會就開始打噴嚏,睡了一覺,就舒服了,並沒有感冒發燒。

艾葉,可以做成艾絨,做艾灸。順着經絡的走向,找到合適的穴位,點燃艾絨,驅走邪氣,匡扶正氣。

艾葉可以喫。最最常用的喫法就是艾葉煮雞蛋。從春季草木發芽開始,從園中採的新鮮艾葉,放在鍋里加水與雞蛋一起煮。煮過的雞蛋,帶着濃濃的艾草香,好喫。這樣的雞蛋,補肚子,增加身體的陽氣。艾入脾經肝經腎經,補益脾肝腎。還可把艾葉與肉一起做肉丸子,還可以與米一起做餈粑。還可以用艾葉煮水喝,可以治療咳嗽,平定喘息。

不起眼的野草,竟然有這麼多的功用。從不爭寵,從不邀功。從不祈求主人給澆一瓢水,給施一次肥。甚至,根本就沒有什麼主人。大自然這敞開的天地裏,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荒郊野嶺就是家。有人種可勁長,沒人種也可勁長。吸收大自然的陽光雨露,吸收大地母親的水潤精微。存在就要成長,成長就要奉獻。

端午節就要到了,艾葉長到了最茂盛的時候,我拿起我的小籃子,到山坡上去採摘了艾葉。艾葉青青翠翠,綠意蔥蘢,無數個葉片,就像無數個小巴掌,看着就喜歡。

我住對門的鄰居是一對小學教師夫妻,平日裏工作很忙,不僅要上課,還要給孩子批改作業,還要家訪,回到家後,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日子過得滿滿當當。他們哪有空去採摘艾葉呢,甚至趕集的空都沒有,趕緊敲敲門,給送去一把。一樓的大娘大爺都八十多歲了,腿腳走起路來,都有些晃晃蕩蕩了,他倆哪能採得了艾葉了呢?兒子女兒的家都住得很遠。這個端午節不在週日,子女們也趕不來。讓我來吧!我拿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把艾的枝條整理得整整齊齊,用透明膠布把它們固定在入戶大門的門框上。這下,瘟神就被擋在了門外了。把大娘高興得,合不攏嘴了。其實,有沒有瘟神呢?這個也不知道。但過日子總圖個吉利,趨吉避凶,圖個心安理得。

小女兒放學回來了,我趕緊把縫好的香囊拿出來,大大的心形,掛在胸前。“媽媽,這樣掛。”陽陽說着,把香囊掛在了腰間。“這樣掛像達官貴人。”說着,踱起了大步。我和大女兒都笑了。大女兒也有一個,她的是紫色的:紫氣東來。

大女兒提議說:應該給姥姥做一個,姥姥辛苦了一輩子,我們應該多疼疼她。好,這個提議好。我們一起動手,給姥姥做一個枕頭。我媽常年勞累,落下個失眠的毛病。用艾葉做個枕頭,可以讓她睡個好覺。我的奶奶,最近總愛睡覺,晚上睡得多,白天睡得也不少。白天坐在門口,總愛打瞌睡,坐着坐着,身體困得就晃起來。給奶奶做一個,做一個抱枕,讓她提提神,艾草芳香醒腦。

我們做好了,開車送回家去。

“奶奶,我們給您做了個抱枕,您抱着它,不害困。”

“喔,什麼做的?”

“用艾做的。”

“什麼不是用愛做的呢!”

你看,奶奶明白着呢。

2020.06.23

【作者簡介】馬燕,女,筆名:山泉,山東省濟南市人,籍貫滕州。文學愛好者,善於散文及詩歌創作,曾有作品發表於紙質媒體。始終堅持“我手寫我心”,說心中話,道人間情。希望在文學的路上,看到更多風景,結交更多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