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來,人們開始走出家門,活動越來越豐富頻繁。但近日北京局部疫情的反彈,再次提醒人們,疫情防控絕不能鬆懈,戶外活動必須“悠着點”。

外出時如何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除了戴好口罩、少用手摸公共設施,我們還要清楚哪些活動相對安全,哪些活動安全隱患高,及時調整安排,規避風險。

權威專家,梳理一張“出門風險評估表”,幫打算外出的你做足功課。

中高風險地區“出門風險評估表”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曾強調,防控常態化與正常狀態是不一樣的,一些場所必須是有條件開放的。

專家表示,中高風險地區及周邊區域的人們,一定要對日常活動做好風險評估。

運動——單人或雙人項目風險低

疫情隔離雖然對我們的活動範圍有所限制,但爲了保持健康、提高身體抵抗力,一定不能缺乏運動。

防控常態化的條件下,推薦選擇風險較低的運動方式和環境。

居家健身:

低風險

一般認爲,身體在進行高強度運動後會經歷“免疫抑制”,不利於自我保護。因此居家健身時,建議以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爲主。

如果家裏有跑步機、划船機等設備,可以每天鍛鍊半小時以上;如果沒有設備,可以進行原地跑、高抬腿、波比跳等,均可刺激到心血管系統,讓血液循環加快,提升和外界氣體的交換,提升抵抗力。

戶外運動:

根據人際距離判斷風險

戶外運動一般通風良好,在疫情等級爲中低風險的地區是可以進行的,但要注意佩戴好口罩,不參與聚集性的運動。

高爾夫球、慢跑、散步、打羽毛球、打網球、打太極等,一般是獨自或與熟悉的同伴進行,屬於低風險的戶外運動。

而籃球、足球、廣場舞等,人員較密集或有身體接觸,屬於中高風險的戶外運動。

健身場館:

高風險

健身場館一般通風條件較差,且需要與陌生人共同使用健身器材和場地。

人在運動狀態下,尤其是有氧運動中,呼吸更頻繁,其中若有攜帶病毒的患者,很難避免被感染。因此,健身場館內的運動,如器械項目、游泳、操課等均屬於高風險運動。

需提醒的是,運動時戴口罩會對呼吸有所限制,建議大家:

在低風險地區:進行低風險運動時,可儘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不戴口罩;

在中高風險地區:一定要戴好口罩,如因戴口罩引起不適或在運動中感到又累又喘,體能下降,表現不如平常,就表示運動超出了人體適合量,必須調整運動時長及項目,以免降低免疫力,適得其反。

出行

短途、自駕更安全

國內疫情防控日趨平穩,旅遊、出差等外出活動多了起來。不過,目的地不同,風險也有不同。

1.短途比長途安全

行程儘量選擇短途,如果活動範圍內沒有確診病例,相對比較安全。如果目的地較遠,接觸陌生人機會增多,感染風險也會增加。

週末遊玩建議選擇臨近區域出行,避免遠程旅途,尤其是全球疫情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儘可能減少境外行程。

2.自駕比公共交通安全

自駕出行,人員安全可靠,可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會,風險較低。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處於密閉環境,且交通樞紐人員密集、流動性大,感染風險較高。

建議出行佩戴好口罩,儘可能減少與陌生人接觸。

3.個人衛生習慣非常關鍵

出行路程中,一定要隨身攜帶洗手液或清潔溼巾,觸摸過公共物品,如門把手、公用電話等,要避免用手再觸摸身體黏膜組織,並及時清潔;

使用公用衛生間的過程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儘可能減少糞口傳播的風險;

使用酒店、餐廳等公共場所,要注意場所消殺衛生是否到位,使用時注意通風和個人衛生。

聚會

控制人數、選私人場所

楊佔秋提示,在我國低風險地區,少次參加聚餐是允許的;在有確診病例的地區則要慎重選擇外出聚餐。可從以下幾方面判斷。

1.人員組成要簡單

共同居住的家人一起聚會,一般爲低風險。與朋友、同事聚會,若人數較少,且可以保持一定社交距離的,理論上風險也較低。

但如果有以下情況,聚會就可能變爲高風險項目:朋友、同事健康狀況不佳的;其中有高風險地區或人羣接觸史的人;聚會存在頻繁親密接觸的等。

2.場所儘量選戶外或私人場所

室外聚會比室內聚會安全。室內聚會要打開窗戶,保證通風良好,且人數有限。在自己家或朋友家聚會,風險相對較低,注意不要共用餐具、水杯等物品,使用衛生間、廚房等時,打開通風裝置。

相比,餐館等公共場所中活動人員的健康情況很難追蹤,人流量也相對較大,所以餐館聚餐爲高風險。

3.聚會內容以接觸少的爲主

開派對、組團打球、聚餐、KTV唱歌、夜店跳舞等聚會的風險較高,不建議在疫情期間進行。

戶外爬山踏青、逛街等聚會,如果人員安全、場所安全、 能保持社交距離的,就屬於低風險聚會。

日常生活

理髮、觀影風險都較高

日常逛商場、超市等活動,風險不一。風險有多大取決於你去的是哪種類型的購物中心、裏面有多擁擠,以及你在那裏待多長時間。

楊佔秋說:“高密度人羣會導致風險大幅增加,而主要的緩解因素是人們不會長時間擠在一個地方。”

理髮:

中高風險

理髮涉及“持續很長時間的近距離接觸和呼吸”,且無法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建議大家,疫情期間如果需要理髮,可提前向理髮店預約人少的時間段,可要求對理髮設備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理髮過程全程佩戴口罩。

逛展覽館、博物館:

中風險

場館一般都會控制入場人數,可有效避免處於過於集中的人羣中,但身處公共場所,風險不可避免,一定要戴好口罩,避免用手隨便觸摸公共區域。

看電影:

高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建議,減少與朋友相約觀影,儘量獨自或與共同居住的家人一起觀影。

在影劇院內不要有過多交談交流,減少聚集性談話。同時,要保持1米線的社交距離,儘量避免用手觸碰影劇院公共設備表面。

低風險地區“出門風險評估表”

低風險地區人們的日常活動可以基本恢復正常。

6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發佈《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羣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

《指南》指出:

居家、運動、戶外、公園、旅遊景點,無需戴口罩。

超市商場、餐廳、寫字樓、會議室、車間、校園內等,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可不戴口罩。

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等特殊場所內人員無需戴口罩,工作人員、外來人員戴口罩。

影劇院、遊藝廳和網吧、交通工具等相對密閉空間,公共場所服務人員、醫院就醫人員、職業暴露人員戴口罩。

新冠肺炎確診、密接、疑似和無症狀感染者,入境、隔離、發熱咳嗽等人員戴口罩。

《指南》明確,社區、公園、商場超市、旅遊景點、餐廳、銀行、理髮店等可不做體溫檢測。

賓館、影劇院、遊藝廳和網吧等空間相對密閉場所,養老院、福利院等特殊單位以及交通客運場站、學校、機關事業單位等要堅持體溫檢測,強化環境衛生與消毒等措施。

歌舞廳(KTV)、道路、水路客運和民航等要堅持“健康碼”檢查。

《指南》提出,全空氣空調系統由原來要求全部關閉迴風,調整爲儘可能減小回風,增大新風量。對冷卻塔等進行清洗,保持新風口清潔,定期對送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新風口和排風口要保持一定距離。

如何評估某項日常活動的風險?

專家表示,防控疫情,防的是新冠病毒。病毒有傳染性,那就一定有風險存在。

評判某項日常活動的風險,首先要看是否有病毒存在,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出現就是最直觀的指針。有病毒存在的地區,日常活動風險較高,要警惕。

但需注意,個別病例的出現符合病毒傳播的規律,也將是未來疫情防控中不可避免的情況,只要防控措施及時、適當,大衆不必過於緊張。

目前沒確診、疑似病例出現的地區,風險相對較低,日常活動還是要正常進行。“有新聞報道稱,低風險地區的大學生返校,工作人員穿着防護服來做相應工作,這大可不必。”

此外,大家還可根據3個原則來綜合判斷自己所處環境的安全性:

1.是否通風;2.是否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3.是否無人員聚集。

若以上三點均爲“是”,則相對安全;若爲“否”,則風險較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