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錢沒錢,光是看着櫥窗裏擺放的高達模型,就覺得離它更近了。”今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林宇軒回憶小學生活時說,只要放學鈴聲一響,他和同學們便不約而同地跑到學校對面的玩具店。

林宇軒口中的玩具店,是三水區西南街道的一家老牌玩具店,已經營了二十多年。每當80、90後提起它時,一波波深刻的回憶便湧上心頭。它的名字,叫良友奇趣天地(以下簡稱“良友”)。店如其名,到這裏買玩具的顧客都會和老闆黃儉良成爲好朋友。

從最早的西南第九小學附近的康樂路,到西南第八小學附近的教育中路、再到現在的人民二路,先後三次搬遷的良友依然深受本地人的追捧。由高達模型到後來的四驅車、遊戲王、暴龍機等當年十分流行的經典款玩具,都可以在良友找到。正因如此,它還吸引了江門、東莞收藏玩具的“發燒友”慕名而來。

隨着科技的發展、網購的普及,實體玩具店漸漸失去昔日的“江湖地位”。即便如此,黃儉良仍默默守護着這一份玩具情懷。

與玩具結緣 用心經營二十多載

記者走進良友店內,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高達模型、動漫手辦,一一整齊地陳列在玻璃櫃上。黃儉良正在聚精會神地手拿着小毛掃,小心翼翼地來回撣去高達模型上的微塵。他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店內還有很多“私藏貨”,但不對外出售。

櫥窗內,擺滿了黃儉良收藏多年的玩具。/佛山日報劉文偉攝

櫥窗內,擺滿了黃儉良多年收藏的玩具。/佛山日報劉文偉攝

“因爲喜歡玩具啊,當時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就開了這樣一家動漫周邊玩具店。”黃儉良說,他從小就熱衷於玩玩具,但是以前生活水平有限,只能用木頭或竹子,自己動手製作玩具,來滿足童年時的願望。

“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個‘玩具迷’了。”在妻子李肖英眼裏,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看動漫的黃儉良,就像是“還沒長大”的男孩。受丈夫的影響,李肖英從對動漫玩具毫無興趣,變成現在熟知時下流行的動漫人物。1998年,黃儉良告別了七年的大貨車教練生涯,和妻子搭檔一起經營店鋪,與玩具再續舊緣。從西南第九小學搬到西南第八小學再到如今的人民二路,玩具店一開就是二十多年。

店裏的每一件玩具都充滿着一代人的童年記憶。/佛山日報劉文偉攝

黃儉良定期對玩具進行清潔、維護。/佛山日報劉文偉攝

黃儉良不僅賣玩具,還是一個高達拼裝達人。爲了拼裝好一隻高達模型,黃儉良通常要花上一週甚至更多的時間。從用模型鉗剪下零件,按次序分類、打磨“縫口”再到局部噴漆上色等,每一個步驟都要聚精會神,不能掉以輕心。每一次拼裝,黃儉良都像照顧自己的孩子那樣細緻入微。

玩具模型早已成爲黃儉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親手拼裝高達的過程中,他不僅學會如何專注做好一件事,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還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寄託和抒發。

店內玩具品種琳琅滿目。/佛山日報劉文偉攝陪伴一代人 從童年到爲人父母

童年時,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擁有一件玩具。“我上小學那會,店門外擺着一臺扭蛋機,裏面裝着我喜歡的公仔,可是扭一次要幾十塊錢。”出來工作一年多的95後男生陸宗佑說,這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是一筆“鉅款”,可是玩一次的那份開心可以持續很久。

今年已五十多歲的黃儉良,跟陸宗佑這樣的“小朋友”交流玩具心得時,卻毫不費勁。始終保持着一顆童心,讓黃儉良自開店至今,收穫了不少“忘年之交”。更讓黃儉良頗感欣慰的是,這些年來,他看着許多顧客走過從童年、出來工作到結婚生子的人生階段,有的顧客甚至還帶着自己的小孩到這裏選購玩具。

店內的玩具琳琅滿目。/佛山日報劉文偉攝

儘管那些顧客的姓名無法一一對號入座,但他對那些熟悉的面孔早已瞭然於心。

這天,盧先生帶着六歲的兒子來到這裏尋找兒時的回憶。“那部《男兒當入樽》(又稱《灌籃高手》)風靡無數少男少女,當時還特意買了一套《男兒當入樽》公仔放在家裏珍藏。”

他十分懷念下午5點放學後跟時間賽跑,氣喘吁吁地趕回家,打開電視機看動畫節目。動漫第一天剛開播,他第二天便會跑來良友追問新動漫進貨了沒有。黃儉良當時對這個小夥子的印象非常深刻,“比我們夫妻倆還着急!”

每次對模型進行保養,黃儉良都小心翼翼、輕舉輕放。/佛山日報劉文偉攝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5月良友從教育中路搬遷到人民二路,這已是該店第三次搬遷了。“這麼多年來收穫了許多‘忠實粉絲’,不想讓他們失望地離開,更不捨得讓自己的心血銷聲匿跡。”面對記者提出的“還會堅持下去嗎”的問題,黃儉良如此說道。他希望,自己賣出的玩具,能給“良友們”帶來快樂和回憶,並願這份情懷在漫長歲月裏,化作悠長的陪伴。

文/佛山日報記者林泳雯

視頻拍攝/佛山日報記者林泳雯

視頻剪輯/佛山日報記者賴基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