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流雲在草青青

恕我直言,不交社保,想白領養老金,豈不是天上掉餡兒餅?人不能生活在夢中,總要回到現實中來。現階段沒交社保,想領養老金,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癡人說夢。

想領養老金就要交社保,至少繳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纔可以領取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

那麼是不是隻要沒交社保,就不能領養老金呢?也不絕對。縱觀歷史和現狀,也有人有例外,要分階段,分人羣說。你屬於例外情況中的一員,纔可以。

如果不是,就要先真金白銀交社保,交夠最低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符合領取條件,纔可以按規定享受養老金。

一、不交社保,也可以領取養老金,有哪些情況?

1、城鎮退休職工“老人”

對1992年~1996年,在當地正式建立企業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前已經退休的企業職工來說,不需要繳納社保,就可以領取養老金。這些人在社保系統中稱爲企業退休職工中的“老人”。

那時退休的職工領取的不叫養老金,叫退休金,由原工作單位發放。退休金的標準由退休前自己的累計工齡和工資待遇決定。

一般都是按照工齡,每5年劃分一個檔次,如工齡滿35年,可以享受退休前檔案工資工資的90%。

而在1992~1996年各地建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後退休的職工,就必須要繳納社保。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由社保機構發放。

養老金待遇的多少,由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累計繳費年限,歷年繳費指數,個人賬戶累計金額和退休年齡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決定。

2、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老人”

對2014年10月1日前,在全國正式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也就是企事業機關單位養老保險並軌改革前已經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來說,不需要繳納社保,也可以領取養老金。這些人在社保系統中稱爲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老人”。

和企業職工一樣,這些人退休後領取的,也不叫養老金,叫退休金。也是由原工作單位發放。退休金的標準由退休前自己的累計工齡和工資待遇決定。

也是按照工齡,每5年劃分一個檔次,如工齡滿35年,可以享受退休前檔案工資工資的90%。但和企業退休職工相比,機關事業單位往往還給退休職工提供其他福利。

2014年10月1日,企事業機關單位養老保險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也必須繳納社保了。這之後退休的人員,也開始領取養老金,而不是退休金。也是由社保機構發放,而不是原單位發放了。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的多少,也是由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累計繳費年限,歷年繳費指數,個人賬戶累計金額和退休年齡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決定。

但是機關事業單位除了享受上述基本養老金之外,還有職業年金帶來的補充養老金。雖然企業單位名義上也可以有和職業年金類似的企業年金,但基於資金來源和繳費負擔的問題,絕大多數企業單位都沒有落實。

3、城鄉居民

在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前,沒有單位的城鄉居民,是沒有退休之說,沒有養老金可拿的。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由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併而來的。新農保是自2009年纔開始試點的。自此,農民也開始有了養老金。

(1)高齡老人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建立時間比較晚,在各地建立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前,已經達到60歲法定退休年齡的老人,無需繳納社保費用,即可按規定享受養老金。

(2)城鄉居民貧困戶

被當地認定並建檔的貧困戶,可以由財政代繳社保費用,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用全額補助,也就是說自己不用交費,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也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

二、爲什麼有些人沒交社保,還想領養老金?

這些人或者是不瞭解社保制度的人,或者是糊塗人,或者是心態不好的人,或者是底層思維的人,或者是真正的窮人。

插一句,青青下面要說的話可能很冒昧,雖出於誠懇之心,但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明事理,肯聽勸的朋友可以繼續看。小心眼兒的朋友,就勸你不要往下看了,不然更生氣。

1、不瞭解社保政策的人

有些人不瞭解社保政策,還幻想着像建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之前那樣,憑在崗時的工齡和工資領取養老金。

但是,回不去了。養老制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退休工資變成了養老金,不再由用人單位發放,而是由社保機構發放。

社保機構拿什麼發放?有收有支纔行。不交社保,還想領取養老金已經行不通了,不現實。養老制度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權利和義務的對等爲基礎,兼顧公平和效率。不盡社保繳費義務,就談不上領取養老金的權利。

2、糊塗人

有些朋友糊里糊塗,不分裏表,總覺得以前有人沒交社保就領了養老金,或者別人沒交社保就能領養老金,自己就也應該白領養老金。

有的農村朋友想找舊賬,認爲若干年前交公糧,修水庫,修鐵路都應該算成養老保險的系統繳費年限,領取養老金。

心情可以理解,也承認你們的付出,但是一個國家這麼大,沒有辦法照顧到所有人。一個國家就像一個大家庭,父母有很多兒女,有的兒女喫虧,有的兒女佔便宜,沒法做到絕對的公平。

國家也要講能力,更要面對現實。農村居民人口這麼多,如果想按你的心願去發養老金,國家是做不到的。

所以還是要面對現實,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此一時,彼一時。分不清楚這些,社保和養老金的問題也好,其他的問題也好,都是沒有頭緒的一團亂麻,理不清楚。

3、心態不好的人

有些朋友總和機關事業單位攀比,認爲他們自2014年10月纔開始繳納社保,比企業職工晚交19年至22年,少交那麼多錢,憑什麼可以多領那麼多養老金,白領養老金,而自己不能?

有些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居民朋友尤其是農村朋友,又和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的城鎮職工去比,自己每年交一兩百元的養老金,人家每月交幾百上千的養老金,還想和人家領一樣的養老金,就不現實了。

社保制度初期設計得的確不夠合理,造成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落差和不公。但是錯已鑄成,一代人成了犧牲品,需要幾十年才能消化好,過渡好。

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制度極其不同。不同的繳費義務,想得到同樣的權利,沒有現實基礎。

有的朋友說,爲什麼不全國統一建立一個養老保險制度?從現實角度講,可能嗎?有多少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民朋友,能按城鎮職工的繳費標準交社保呢?畢竟,我國的國情擺在那兒呢。

那麼倒黴的這代人,就不活了。想不開,也解決不了。氣死了,氣病了不就更虧了?只能自己消化,面對現實,該交社保,還得交社保,不交社保,就沒有養老金拿。

如果總是攀比,調整不好心態,最終喫虧的還是自己。賭氣不交社保,晚年沒有養老金和醫保做保障,沒有安全感,還有可能拖累兒女和家人,失去生活的尊嚴。

賭氣不交社保,氣死了,氣病了,怨氣沖天,能解決什麼?這樣的日子,哪有生活質量的幸福指數?

看開放下,不攀不比,過好自己,纔是明智的人。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公平,相對的不公,攤上了,就得想得開,面對現實纔行。

4、底層思維的人

有些朋友目光不夠長遠,總想着當下經濟能力有限,暫時不想交社保,甚至幻想着將來有一天有錢了再補繳社保。不讓補繳社保,領不到養老金,就很憤懣,這種短視思維要不得。

年輕時再難,有勞動能力,就有創造能力,也不如老來難。誰沒有困難?你重視什麼,就會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上。年輕時再困難,也能咬牙按最低標準交社保的,是明白人。

而且,社保制度是嚴肅的,不是誰想交就交,誰想補就能補的,否則社保基金的良性穩定積累就會受到挑戰,很難保證長期可持續發展。

5、真正的窮人

有些朋友是真的交不起,沒交社保,也希望國家能夠給自己發養老金。你要先好好了解當地的政策,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條件,符合條件可以去爭取低保、社會補助、社會,爭取福利養老金。

如果不符合條件,就還是要面對現實,儘量按最低標準繳納城鎮職工社保,實在做不到,就退而求其次,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不符合政策,還想白領養老金,是空想。

結語

綜上所述,有一些人沒交社保,或者不想交社保,還想白領養老金,是不現實的。應該醒醒,回到現實中來。

儘自己最大努力,能按什麼標準交社保,就按什麼標準交。哪怕是按最低標準交。交不起職工社保就交城鄉居民的。只要老了有一份養老金和醫保,就有指望和盼頭,晚年就有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生命的尊嚴。

想別的白想,和別人攀比也沒用,憤世嫉俗,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讓自己現在和今後的日子更糟。畢竟心結還得自己解,天上不會掉餡餅,自己的夢還得自己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