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黛玉一语道破贾府财务问题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这是第六十二回里,宝玉和黛玉聊起探春协助王熙凤管理,把园子里的事分派下去为贾府谋取一些额外收益时,黛玉无意间说出这句话。这话堪称石破天惊,让我对林黛玉的形象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黛玉除了诗才,在财务分析能力上也有两把刷子。

正如林黛玉自己所说,她平常是不管事的,就是在作诗之余,闲着没事的时候,心里一合计,就算出了贾府的财务收支状况。这可相当不简单啊,对于一个没有实际管理财务的女子,不说心算,就是拿算盘都不一定能算出来。

如果是从王熙凤嘴里说出来“出的多,进的少”,这还算比较正常,因为王熙凤是贾府的大管家,算是财务总监或者财务部总经理,她时时刻刻都在记账和算账,关键这是从林黛玉嘴里说出来的,这就不一般了。

2.林黛玉为何“大手大脚”?

但就是这么一个精于计算的林黛玉,却从不吝啬赏给下人钱,书中描写林黛玉大方赏给下人钱的桥段很多,这却又是为什么?

在第二十六回,有这么一段描写:

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

而在第四十五回,还有这么一段描写:

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

就上面这两段,给出的信息非常多,下面逐一解释。

要知道,贾府里面姑娘们的月钱都是按份儿领取的,由王熙凤统一发放,林黛玉也不例外,但例外的是在第二十六回里的这段话里,说明贾母还额外会给林黛玉送一笔零花钱。

而林黛玉完全没有寄人篱下的拮据,花钱大手大脚,贾母送给她的零花钱全部分给了丫头们,一点也没体现出她的“小气”,并且赏给佳蕙的竟然用了这么个描述——抓了两把这说明林黛玉都不带数的,这跟当衣服的邢岫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第四十五回这送燕窝的婆子嘴里,又得出了另外两个信息,一是跑个腿至少赏个几百钱,二是里面这个“又破费” 表明这个婆子不是第一次得到林黛玉的赏钱了,有可能是第二次,也有可能是很多次,已经记不清了。

从这两段也可以看出,虽然林黛玉寄居贾府,却受到了贾母的极度恩宠,她打赏丫鬟婆子应该是出于贾府的一种习惯,根本不存在去巴结,毕竟她还是一个主子。

还是回到原来那个问题,林黛玉既然不需要巴结笼络丫鬟婆子,对于打赏也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而事实却相反,她打赏如流水,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得分析一下她的家境出身。

3.林如海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了解林黛玉的家境出身,就得分析一下她的父亲林如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第二回中,清楚地说明了林如海原来是前科探花,后来升任兰台寺大夫,再后来被钦点为巡盐御史。

最有趣的是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位,兰台寺大夫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完全的清水衙门,另一个巡盐御史却是一个超级“肥缺”,到底有多肥,可以看看这句古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个巡盐御史比一百个“清知府”有余。

从一个清水衙门突然被钦点调到肥水衙门,如果说林如海不懂“为官之道”,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林如海不仅深谙“为官之道”,而且还是个与贾雨村无二的狡猾贪腐之徒。

贾雨村其实并没有与林如海深交,举荐贾雨村也不是因为他是林黛玉的老师,但贾雨村有什么能力让林如海写亲笔推荐信给贾政,这说明了什么?

难道林如海被贾雨村欺骗了?显然是不可能的,贾雨村之前因贪腐行为革职,林如海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如果说林如海连贾雨村的底细都不打听,就蒙着眼睛去举荐贾雨村,这更说明林如海人品不怎么样,完全与贾雨村是一丘之貉。

4.林黛玉的家底丰厚

记得第三回中有这么一段话:

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这是林如海跟贾雨村说的,里面意思是说让贾政帮忙周全协佐,还有其中所需的“费用”,都不需要贾雨村考虑,起复一个被革职的人,没有点真金白银那可不行。

这另一方面说明林如海对官场中行贿受贿的套路知道得一清二楚,要说林如海这样的巡盐御史能两袖清风,我是不相信的。

此外,这也表明,林如海看人的本领也一流,他能预见贾雨村日后必会飞黄腾达,于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再者,林如海四十来岁还只有一子一女,结果儿子还早夭,仅仅是书中所写的人丁不兴吗?书中明确交代了他有几房姬妾,然而还是生不出来,这说明问题出在林如海本人身上。

林如海本人也不过四十来岁就去世了,这让我想起的古代那些“短命”的皇帝。于是做个推测,林如海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家资巨富,又贪污腐败,整天忙于各种应酬,流连于声色犬马之间,最后导致了他自己的“生育问题”及“短命”。

由此可以推知,林如海绝对不是一个清官,他在巡盐御史期间攒下了一个丰厚的家底,林黛玉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巨富之家。

5.林如海的家产去向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明林如海的丰厚家底,那我再列举一下林如海去世后的后世是怎么处理的。

第十四回中,随贾琏一起的昭儿回来对凤姐说:

“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

林如海的丧事及其它诸事为什么要处理两三个月之久?最主要的还让下人回来拿几件“打毛衣”?这事始终觉得非同寻常,个人觉得“拿衣服”是个幌子,“讨老太太示下”才是真实目的。

而这肯定关系到林如海家产处置的事情,要是林如海的家产就是个几千两银子,完全不会费两三个月时间,还得去“讨老太太示下”。

事实上,在后文中贾琏说的“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这个“再”字,说明之前在林家发的那笔财已经用来修建元春的省亲别墅了。

也有人认为,这原文中说了“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这个感觉不太可能,如果按这意思,那岂不是修建省亲别墅是皇帝拨款了?

显然元妃在皇帝心目中还没这地位,只是贾府自己人为了好个面子,把这接元妃的“驾”当成了大事来办,结果办成了“烈火烹油”。

所以说,林黛玉完全是一个超级“白富美”,书中虽没明确写明她的家底有多“厚”,但实际上处处暗含了她的“丰厚”家底。

6.在追寻家产去向的过程中,林黛玉培养出超强的财务分析能力。

现在再回到前文中林黛玉对丫鬟婆子赏赐“大手大脚”的问题,如果林黛玉从小生活在这么一个巨富的家庭中,她母亲贾敏对下人的赏赐肯定会影响到黛玉,而黛玉“大手大脚”这一“恶习”,很有可能就是承袭了母亲贾敏的“恶习”。

说了这么多,估计大家就有疑问了,你不是说林黛玉的“财务分析能力”吗?怎么又扯上了林如海,又扯上了他的家底?

当然,林黛玉的财务分析能力必须要建立在她家资巨富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林黛玉可不会在贾府培养出这个能力。

父亲林如海去世的时候,林黛玉不过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肯定对所谓的“家产”没什么概念,但是却保留了相关的记忆,在她的记忆中,她们家绝对不是一个没钱的人家。

于是,随着林黛玉的逐渐长大,她心里渐渐怀疑了她家产的去向,但是考虑到自己双亲亡故,又是寄人篱下,再加上心里期待着成为贾宝玉的媳妇,成为未来贾府的财富的管理者,这各种复杂的心里矛盾纠结在一起,使得她不能明确去调查事实的真相。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常闲了,去替贾府算计”,这表面上是为贾府“算计”,实际上是为自己“算计”,到底自己有多少家产被贾府用了。

林黛玉的财务分析能力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心里矛盾下形成的,相比之下,王熙凤都不如她,薛宝钗就更不用说了,她本来就是一个生意世家,懂点财务也属正常,但她却没发现贾府“出的多,进的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