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日報客戶端對話平安普惠鄒宣戈:金融扶持小微不能只“給錢”

近日,平安普惠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鄒宣戈做客人民日報客戶端《問道》欄目,圍繞“疫情之下 如何助推小微企業迎來春天”話題展開交流與探討。鄒宣戈認爲,小微企業面臨短期困難,金融的幫助尤爲重要,金融機構在輸出金融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起賦能者的角色,關注小微客戶的成長性,通過服務最終提升他們的經營能力、金融素養,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疫情下扶持小微企業關係國計民生

《問道》:您入職平安已經30年了,是非常資深的小微信貸專家,以您專業的角度來看,疫情下小微的生存現狀如何?

鄒宣戈:新冠疫情對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衝擊極大。根據全國工商聯最新的數據,超七成小微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運營或被迫停工。已經開工的小微中有一半處於虧損狀態。分行業來看,文教娛樂業、建築裝修業、民生服務業和住宿餐飲業的小微經營者中,受影響最大。

3月份以來,各行各業逐步復工復產,但各地區各行業恢復情況不一,一些行業又面臨海外疫情及外貿摩擦這樣新的情況,小微經濟的恢復之路註定不平坦。

《問道》:小微企業受衝擊這麼大,我們是不是要幫一把呢?

鄒宣戈:小微企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很大,並且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因此,當下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活下來。

“保就業”是中央提出的“六保”中的首保,而小微創造大量就業,就業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千家萬戶。

小微雖然單個經營主體規模小,但總量特別巨大。我國小微羣體的數量達到1.5億,其中個體戶和自僱人士的數量達8000萬到1 億,他們帶來的就業數量更多。

疫情發生後,平安普惠對全國小微客戶做了全面調研回訪,發現絕大部分小微雖然面臨短期困難,但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沒有變,在需求全面復甦的大趨勢下,他們仍然充滿信心,幫一把就能活下去。

《問道》:什麼樣的小微企業最需要幫?

鄒宣戈:目前國內尚未有小微羣體細分的權威定義,而迄今爲止,平安普惠基於累計服務了全國1300萬小微客戶的樣本數據,我們嘗試對小微羣體進行細分,據我們統計,年營業額1000萬以下、僱員50人以下的小微佔90%,我們稱爲“1050”人羣。

我們發現,“1050”經營能力、抗風險能力不足,很多人金融知識匱乏,不懂得合理使用金融工具(比如貸款)輔助經營,最需要金融行業的幫助。

《問道》:現在這些小微企業遇到的具體困難是什麼?

鄒宣戈:根據我們對小微客戶的調研,當前小微主要困難是:市場需求疲軟,而企業面臨租金人工等固定成本壓力;兩相疊加,小微企業入不敷出,導致現金流斷裂。其中現金流斷裂導致的資金缺口最突出。數據顯示,78%的微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存在融資缺口。

二、小微融資難的根本原因

《問道》:您剛提到小微遇到的最急迫的困難是現金流中斷、面臨融資難題,那麼小微融資難的原因有哪些?

鄒宣戈:小微信貸存在“三無”“三高”問題。所謂“三無”,就是小微企業自身,無報表、無信評,無抵押;所謂“三高”,就是金融機構服務小微存在高成本、高風險和高價格。

“三無”和“三高”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否則將導致小微融資的惡性循環。

造成小微融資供需缺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小微的動力不足;數據顯示,普惠型小微貸款不良率 5.9%,而貸款平均定價僅 7%,收益難以覆蓋風險。

第二,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小微的手段不足;一是服務的網絡不夠下沉,二是科技能力不足,線上化程度不高,無法有效地提升服務效率,三是風控手段相對單一,比較依賴抵押物。數據顯示,超過50%銀行小微貸款需要抵押物,而這是小微人羣普遍缺乏的。

《問道》:小微融資缺口這麼大,平安普惠有沒有出臺一些政策幫助小微解決融資難呢?

鄒宣戈:平安普惠推出了五大舉措:

第一,平安普惠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通過無接觸方式爲客戶辦理貸款,提供了不間斷的線上化服務。

第二,由於部分小微人羣互聯網應用能力不足,純線上的信貸服務無法有效覆蓋,因此線下的小微信貸諮詢服務尤爲重要。所以平安普惠快速復工復產,第一時間重啓線下小微信貸諮詢服務。

第三,推出前線補血計劃:爲醫療、物流、衛生、電商等抗疫一線行業的小微客戶提升額度,支持其擴大經營,積極投身戰疫。

第四,緩釋還款壓力,爲小微企業減負。針對疫情影響還款困難的客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疫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協同銀行、保險公司等合作方,向還款確有困難的客戶提供了息費減免、延期還款、徵信保護等支持,與客戶共渡難關,截至2020年4月30日,已累計協助客戶爲8100餘筆貸款申請減免;協助客戶爲5500餘筆貸款申請延期。針對有抵押貸款客戶,在原有3年分攤/5年分攤的基礎上,新增10年分攤還款方式,大幅減輕小微企業資金壓力。

第五,針對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出現的經營困難等問題,平安普惠提供了法律諮詢工具、商業諮詢服務、信息速遞服務等經營管理工具,從商業意識到經營管理能力,全方位武裝小微。

三、金融業需要全方位賦能小微

《問道》:目前狀態下小微要實現可持續經營,還需要解決哪些短板?在這方面,咱們平安普惠有哪些判斷、或者說策略?

鄒宣戈:目前小微的短板主要在於自身經營能力、金融素養不足。我認爲解決這些短板,關鍵在於金融企業要對小微進行賦能,而不是簡單的“給錢”。賦能就是通過服務,最終提升他們的經營能力、金融素養。

《問道》:金融素養不足會帶來什麼風險?

鄒宣戈:小微企業主如果金融素養不足,就很難判別金融產品背後的風險,容易產生很多非理性的金融行爲。

更令人擔憂的是,金融詐騙案件時有發生。疫情發生以來,詐騙團伙特別針對小微借款人的弱點推出了很多新型詐騙方式(如“退息退保”)。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疫情發生以來,金融詐騙案件數量增長了38%。面對這樣的情況,不但需要金融機構配合執法部門進行打擊,小微企業主還迫切需要提升金融素養,提高自身防禦能力。

《問道》:在政府及金融領域全力扶持小微的這種政策大環境,在您看來是中短期的,還是長期的政策?

鄒宣戈:金融扶持小微的政策肯定是長期的,短期內這項工作重要性更爲突出,更重要。

《問道》:金融行業對於小微企業,在貸款傾斜、大力扶持的同時,如何保證自身的經營和收益良性運轉?

鄒宣戈:小微信貸一直存在一個難題,即同時實現風險可控、成本可控、規模發展三個目標。

爲了解決這個難題,技術突圍被首先提出。多年來,商業銀行藉助科技創新彌補了傳統模式技術短板,提升了業務運營效率,填補了互聯網人羣的信貸缺口。但我認爲,只靠科技無法化解線下小微羣體的融資難題,科技存在邊界,因此需要考慮小微信貸業務模式創新。

業務模式創新方面,銀行與包括外部渠道、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銀主體合作,突破既有模式在獲客、風控方面的侷限,是解決小微信貸“最後一百米”的探索方向,也是國外的發展經驗。

《問道》:在貸款之外,如何賦能小微?

鄒宣戈:我們認爲,普惠金融應有兩個內涵,除了提高小微人羣金融服務獲得感,更要通過服務來建設、提高小微人羣的金融素養、經營能力,全面改善融資難,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小微信貸未來展望

《問道》:小微企業是否是普惠金融需要和值得深耕的一片沃土?平安在這方面有哪些探索、心得或思考?

鄒宣戈:一旦小微信貸的可持續商業模式走通,可能會產生專門服務小微的金融細分行業,平安普惠就立志成爲這樣的機構。

在解決小微信貸問題上,平安普惠專注的領域就是“1050”人羣。平安普惠從行業痛點切入,提出了小微信貸解決方案,即:科技助力+模式創新。科技助力方面,平安普惠從場景無感接入、大數據建模、AI智能科技、人臉識別技術、微表情、智能客服等方面入手,通過信貸科技輔助人工,驅動金融服務效率提升。模式創新方面,普惠倡導與銀行及其他非銀機構充分合作,構建普惠信貸聚合模式,將環節打開,能力聚合,共同爲小微提供服務。

《問道》:作爲目前小微信貸服務平臺的領先平臺,平安普惠未來有哪些願景和規劃?

鄒宣戈:平安普惠全面聚焦小微信貸服務,要做“小微身邊的普惠信貸”。尤其關注“1050”人羣的首貸難問題,當前通過平安普惠申請借款的小微客戶,70%未獲得過銀行經營性貸款。我們在輸出金融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起賦能者的角色,關注小微客戶的成長性和可持續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