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哪里最能吃辣?在这个问题上,各省人民恐怕谁也不服谁。

但如果问哪里的人最先开始吃辣?不爱吃辣的广东人曹雨在《中国食辣史》中论述道:辣椒广泛地进入中国饮食,当始于贵州省,也是今天征服全球的老干妈辣椒酱的原产地。

辣椒配料。

辣椒最先在东南沿海登陆,浙江人却只将她当成一个用来观赏的"花瓶",不知其威力几何;而后,辣椒经长江航道入湘,湖南人竟也与这位他们日后饭桌上的"真命天女"擦肩而过。直至传到贵州的苗族土司地区,才产生了最初的食辣风气。

根据康熙六十年(1721年)编成的《思州府志》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也即辣椒最早是被贵州苗族土司地区用以代替盐,贵州古来缺盐,先民们经历无数次尝试,终于邂逅了这位能为食物"代盐"的辣妹子,这是辣椒最早的食用记录。

贵州人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辣椒。

而后在漫长的时间里,食辣之风逐步点燃了四周的川、渝、滇、桂、湘等地。

丰富的品种

贵州作为最早吃辣的地区,其拥有天独厚的环境,适宜于辣椒生长,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辣椒品类。

在黔中,贵阳的花溪辣椒状若牛角,色泽深红,尾部还带有一个小弯钩,使人看见就头上冒汗。可其最显著的特点并非在辣度,而在绵长醇厚的回味,花溪辣椒肉质肥厚且富含氨基酸,因而香气十足,甚至被称为"辣椒中的调味剂",令人尝之难忘。

花溪辣椒。

贵阳花溪牛肉粉

到黔西北,毕节的大方辣椒通体细长,外皮起皱而辣味纯正,尤以鸡场乡的"鸡爪辣"最为知名,据传一直是"辣酱皇后"老干妈的秘传原料,随之远销海外。

而黔南的独山皱椒个头不大,同样外表皱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圆润,食之不觉辣味太甚,吃完额上早已冒出一层薄汗了。

图片依次为小米椒、子弹头(团子椒)、朝天椒、七星椒。摄影/ 彭凯剑

说到贵州辣椒的圣地,却非黔北的遵义莫属。在这里,成片的朝天椒直指苍穹,红透了半边天,其中本地人唤作"团子"的朝天椒,堪称辣椒界的"贵族",不仅辣度惊人,且集色、香、味于一体。晒干后通体红艳诱人,形似子弹头而光滑流畅,捣碎后天然带有醇厚而炽烈的香气,入口则似一把火点燃了香料房,在舌尖持久地激荡。

村民在晾晒收获的红辣椒。

在遵义的虾子镇,天南海北的辣椒在此汇聚,济济一堂,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辣椒集散地,在这里,几乎每一位老饕都能邂逅自己心仪的那一款。

多元的吃法

坐拥此等丰富而优质的原材料,因此关于吃辣这件事,贵州人的创造力得到了无限的发挥,花样之多足以笑傲辣界江湖。

贵州人的清晨,有时从一碗羊肉粉开始,羊肉粉端上来先撒一把花椒粉,小口啜饮,热乎的羊汤从嗓子里灌下去,一扫睡眼惺忪的倦怠,然后,贵州人就得开始考虑放哪种辣椒了。

贵州兴义羊肉粉

在桌上最显眼的地方,至少摆着两种辣椒——一大碗油辣椒和一大碗煳辣椒。

煳辣椒讲究的是"本真滋味",得用小火慢烘,最好是柴火,熏出来的辣椒带有些草木香气;

相传这种闻香知味的手段,来自最初的农家制法——把干辣椒直接丢进灶台的柴火堆里,只能凭气味把控什么时候该刨出来。这样捣碎而成的煳辣椒,带有真正的"人间烟火"之气。

煳辣椒。图/视觉中国

而油辣椒则是最经典的辣椒制法,是高温对辣味的"极尽激发"。在煳辣椒制成的基础上,将其下入滚油之中,还可根据喜好添些花生、肉沫、香菇丁等等,丰俭由人,花样繁多。

红油辣子。

当鲜美的羊肉粉遇上这两种绝世调味料,要么随煳辣椒变得焦香四溢,大肆冲击着鼻腔;要么放油辣椒而显醇厚浓郁,入口刺激了味蕾。年轻的食客才做选择,作为一名老饕则当然是:我全都要。

而源自川渝一带的辣子鸡,在贵州也找到了新的"灵魂伴侣"——糍粑辣椒。

糍粑辣椒多选用以香气著称的花溪辣椒,连同嫩姜、蒜瓣一同舂至糊状,过程如同把糯米捣成糍粑似的,故有此名。

贵州辣子鸡,精选上好土鸡,上好菜籽酒,遵辣制而成,色泽红润,口感软糯。

当鸡块在油锅中与糍粑辣椒一同翻炒,辣味连带着姜、蒜的香气缓缓入侵其中,均匀地渗透到鸡肉的每一个角落。故贵州的辣子鸡虽不比川渝那般火爆热辣,却胜在回味悠长。

至黔东南,凯里的酸汤鱼在糟辣椒之外,还添入了"毛辣果"以增强酸味。贵州的糟辣椒,以新鲜辣椒与姜、蒜一同剁碎,并加入糖、盐、酒置于坛中腌制,经时间发酵,本就辣中带有酸甜,兼之毛辣果的辅助,更在辣味里突出了酸。

铁锅里的中国贵州特色美食凯里酸汤鱼

贵州辣椒的吃法,自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

还有当零嘴儿吃的"香辣脆",就是辣椒拌上了花生、芝麻入锅炸脆,撒上糖和盐;

黔北据说更有种海椒鲊(zhǎ)(也有唤作"鲊海椒"的),用粉状的鲊面拌上新鲜辣椒和红苕丝腌制,取出来先蒸后炸,滋味也是非同凡响。

而在各家各户,又都有一本独门的“食辣经”,故说黔人食辣之法有千百种,也并未夸张。

黔人食辣之法有千百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