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快遞企業紛紛採取以價換量的方式搶佔市場,派費下調對以派件爲主的中西部地區縣域快遞企業影響較大。安徽省潛山市“三通一達”和百世5家主要品牌快遞企業在末端服務整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5家企業採取統一分揀、共同配送的模式構建新型快遞末端運營方式,不僅降低了操作成本,還穩定了末端服務,方便了消費者,實現多方共贏。1、多因素影響末端服務

潛山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安慶市中部,下轄11個鎮、5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1個度假區,是典型中部欠發達縣(市)。現有郵政企業1家,郵政網點19個;許可快遞企業5家,快遞品牌12個,快遞網點59個,郵政快遞服務已進入社區、企業、農村一線。2019年,潛山市郵政和快遞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60.28%,派件量同比增長39.87%,增速均高於安慶市和全國平均水平。

但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潛山“通達系”及百世5家快遞企業業務總量增速出現明顯放緩。數據顯示,上述5家快遞企業自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除個別月份外,業務量佔全市總量的80%以上。而從2019年6月份開始,上述5家企業業務總量增速明顯放緩,並且從9月份開始呈負增長態勢,與潛山市寄遞業務總量增速呈相反態勢,市佔率持續下滑。

未開展共配前,上述5家企業分別租賃廠房。其中潛山申通、圓通、中通位於中合產業園內;潛山圓通、百世由同一人投資建立,共用一個操作場地;潛山韻達位於皖山路。5家企業分佈在潛山縣城的北、南、西三面,彼此相距最近3公里,最遠8公里。距離原因迫使除圓通和百世以外的每家快遞企業獨立操作,分別在城區設立網點,招聘快遞員派件,並支付1元/件的派件費。

以潛山“通達系”及百世的場地租金之和除以當地2018年5家企業派件總量,大致得出,每件派費的0.1元用於支付場地租金,5家企業的單件派件成本在1.4元左右。在2019年之前,總部支付給縣一級加盟快遞企業的派件費爲1.6~1.65元,除掉支付運輸及中轉費用外,5家企業派費略有結餘。

然而,國內主要快遞品牌企業間價格戰愈演愈烈,電商件攬收價格進一步降低已成爲全國範圍內的普遍現象。總部支付給潛山快遞企業派件費用降至1.2~1.3元,義烏、廣州方向的到件派費甚至已降至0.8~1元不等。派費下降致使各家企業入不敷出,快遞員隊伍流動性較大。2、實行共配後成效顯著

2019年9月,5家企業開始試水末端共配,共用一處操作場地,統一規劃建設快遞末端網點,運營成本顯著降低,末端服務能力增強,取得良好成效。

開展快遞末端共配後,潛山申通、中通、韻達3家企業均集中到圓通和百世的操作場地,共用一條流水線,統一派件三段碼,每年減少場地租金18萬元。5家企業各保留4名派件業務員,招聘專職操作工完成分揀,提升效率。攬件掃描操作方面,在同一場地內給各個企業劃分專門的區域,操作工處理完派件後進行攬件掃描操作,進一步節省了人力成本。

末端網點方面,5家企業在城區規劃設立28處末端共配網點,簽訂派件合同,派件費用由原來的每件1元降至0.6元。共配網點自帶車輛負責到操作場地取件,快遞企業不再提供三輪車,減少了車輛維修開支。多舉措之下,總體派件成本已降低至每件1.1~1.2元,穩定後可進一步降低至0.8元。各家企業的攬件業務仍由各自處理,末端網點收件時不作導向性宣傳,由用戶自行選擇品牌。

開展末端共配後,單個共配網點的派件量大幅增加,每個網點日均派件量均在500件左右。5家快遞企業對共配站點實行派件補貼,每個共配網點單月派件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同時鼓勵末端網點搭載其他服務,如售賣水果、零食、菸酒、文具等,部分網點單日零售收入可達到200元左右,共配網點總體收入水平在當地屬於中等水平。

由於各家企業派件量集中,每個共配網點派件區域進一步縮小,末端網點間最短距離僅有200米,大部分網點只負責一到兩個小區。網點負責人以“夫妻檔”爲主,對負責區域的居民情況較爲熟悉,容易與用戶形成長久的服務關係,快遞派件服務質量比之前大幅提升。

如何在慘烈的價格競爭中生存發展,成爲中西部縣一級快遞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市場的激烈競爭將推動末端整合,快遞業務量的增長也會使快遞行業分工更加精細。未來的快遞末端領域,既可能存在專門從事末端派件業務的企業,也可能出現專門將快件從快遞企業運送到末端網點的短途運輸服務企業,甚至會出現24小時營業的無人快遞超市。中國快遞已經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獨特發展之路,末端服務也將遵從市場規律衍生出平衡成本、效率、質量的服務模式。思考:末端共配監管應不缺位、不越位

快遞末端共配的興起,給政府管理部門的日常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原來各個快遞企業單獨設立營業網點,經營主體明確、責任歸屬清晰。開展末端共配後,存在一個網點經營多個品牌且沒有以任何一家快遞

作爲主要經營品牌的情況。政府管理部門在開展監管執法工作時,必須釐清企業責任,確保監管工作不缺位、不越位。

末端共配是快遞行業適應市場競爭的產物,對待此類新模式、新業態,政府管理部門應堅持包容審慎的態度。企業在經營模式方面的創新只要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擾亂市場秩序,管理部門不應過分干涉,要將主要精力放在維護消費者權益和行業安全監管上。

末端共配網點的安全監管應堅持“誰經營、誰負責”“誰收寄、誰負責”的基本原則。已備案的末端網點,備案企業要承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尚未辦理末端網點備案手續的網點,在查辦時應一視同仁,相關法人企業都應平等承擔責任。從監管角度考慮,政府管理部門應積極督促末端共配企業和第三方快遞服務企業辦理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讓企業的主體責任更加明確。

來源:中國郵政快遞報 吳恆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