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治通鉴》记载,战国有那么一段时间,齐国的实力和秦国不相上下,可当时的齐湣王太过招摇,所以,齐国非但没有像秦国一样稳扎稳打一统天下,还差点就灭了国。

那一次是联军讨伐齐国,发起国是燕国。

燕国在几十年前被齐国侵略过,遭受了奇耻大辱,后来燕昭王继位,重用了乐毅为首的人才,这才让燕国缓过劲来。就在燕国休养的那些岁月里,齐国不断的跟其他国家交恶,弄得大家都讨厌他,就算没有受过多大影响的秦国,也看他不顺眼,也有可能是看不惯他抢了自己的风头。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大将军,率领全国的精兵讨伐齐国。秦国和赵魏韩三国也派出军队呼应,其中赵王做的最带劲,他甚至把相国大印授予了乐毅。

齐湣王虽然没料到会遭到群殴,可还是很及时的调动全国兵马进行抵抗,双方在济水的西边就展开了一场恶斗。这场战斗打的十分激烈,最终还是联军占了上风,他们全歼齐军。

看齐国的大门已经被打开,联军统帅乐毅开始了分配工作,他让秦军和韩军带着战利品先行回家,让魏军去攻打先前被齐国灭掉的宋国故地,让赵军去收复曾经被齐国占领的河间之地。

安排好了工作,乐毅自己带领燕军军直奔齐国的都城临淄。

手下有人不太理解,这齐国毕竟比燕国要强大的多,这次我们是仗着联军的优势打胜了,干脆占领几个边境城市见好就收得了,你这要是孤军深入,不一定能讨到好处的。

乐毅有自己的看法,齐王向来骄傲自大,一意孤行,听不进臣子的意见,只信任奸佞小人,而且在国内实行残暴的统治,齐国百姓早就跟他离心离德了。现在齐国的主力部队被击溃,也就是齐国最虚弱的时候,齐国人都会反过来对国君进行清算,这正是我们拿下齐国的大好时机。如果过了这个劲,齐王幡然醒悟,改正过错体恤百姓,那时候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乐毅算的很准确,随着燕军的深入,齐国开始大乱,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都没有心思进行抵抗,都城临淄很快被燕军攻陷,齐湣王也只好外出逃命去了。

乐毅率军进入临淄城,把齐王宫里的宝物逐一的送往燕国,燕昭王也亲自赶到边境犒劳燕军,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并且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继续攻打齐国的其他城市。

虽说,乐毅在燕昭王死后遭到新国君的猜忌,没有能彻底拿下齐国,齐国也被田单的火牛阵给挽救了回来,可在当时的局面来看,乐毅的分析是十足的到位。

强大的齐国,靠着军队和惯性维持着内部统治,老百姓也是在敢怒不敢言中沉默,一旦军队这个依靠被撤去,内部就会土崩瓦解,乐毅看到的就是这一点。

乐毅分析的另一点就更高明了,齐国人民对齐国还是有深厚感情的,一旦齐王痛改前非,开始为百姓考虑,大家就会抱成一个团,一直对抗外来之敌了,乐毅就赶在齐湣王作为之前,杀进了临淄城。

乐毅离开齐国之后,齐国即墨城的百姓就被田单感染了,抱成了一个团,一举打败了围困即墨的燕军。随后齐国人也抱成了一个大团,把在齐国土地上的燕军赶出了自己的国家。

这些,乐毅早就想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