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治通鑑》記載,戰國有那麼一段時間,齊國的實力和秦國不相上下,可當時的齊湣王太過招搖,所以,齊國非但沒有像秦國一樣穩紮穩打一統天下,還差點就滅了國。

那一次是聯軍討伐齊國,發起國是燕國。

燕國在幾十年前被齊國侵略過,遭受了奇恥大辱,後來燕昭王繼位,重用了樂毅爲首的人才,這才讓燕國緩過勁來。就在燕國休養的那些歲月裏,齊國不斷的跟其他國家交惡,弄得大家都討厭他,就算沒有受過多大影響的秦國,也看他不順眼,也有可能是看不慣他搶了自己的風頭。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爲大將軍,率領全國的精兵討伐齊國。秦國和趙魏韓三國也派出軍隊呼應,其中趙王做的最帶勁,他甚至把相國大印授予了樂毅。

齊湣王雖然沒料到會遭到羣毆,可還是很及時的調動全國兵馬進行抵抗,雙方在濟水的西邊就展開了一場惡鬥。這場戰鬥打的十分激烈,最終還是聯軍佔了上風,他們全殲齊軍。

看齊國的大門已經被打開,聯軍統帥樂毅開始了分配工作,他讓秦軍和韓軍帶着戰利品先行回家,讓魏軍去攻打先前被齊國滅掉的宋國故地,讓趙軍去收復曾經被齊國佔領的河間之地。

安排好了工作,樂毅自己帶領燕軍軍直奔齊國的都城臨淄。

手下有人不太理解,這齊國畢竟比燕國要強大的多,這次我們是仗着聯軍的優勢打勝了,乾脆佔領幾個邊境城市見好就收得了,你這要是孤軍深入,不一定能討到好處的。

樂毅有自己的看法,齊王向來驕傲自大,一意孤行,聽不進臣子的意見,只信任奸佞小人,而且在國內實行殘暴的統治,齊國百姓早就跟他離心離德了。現在齊國的主力部隊被擊潰,也就是齊國最虛弱的時候,齊國人都會反過來對國君進行清算,這正是我們拿下齊國的大好時機。如果過了這個勁,齊王幡然醒悟,改正過錯體恤百姓,那時候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樂毅算的很準確,隨着燕軍的深入,齊國開始大亂,不管是士兵還是百姓,都沒有心思進行抵抗,都城臨淄很快被燕軍攻陷,齊湣王也只好外出逃命去了。

樂毅率軍進入臨淄城,把齊王宮裏的寶物逐一的送往燕國,燕昭王也親自趕到邊境犒勞燕軍,鼓勵大家再接再厲,並且封樂毅爲昌國君,讓他繼續攻打齊國的其他城市。

雖說,樂毅在燕昭王死後遭到新國君的猜忌,沒有能徹底拿下齊國,齊國也被田單的火牛陣給挽救了回來,可在當時的局面來看,樂毅的分析是十足的到位。

強大的齊國,靠着軍隊和慣性維持着內部統治,老百姓也是在敢怒不敢言中沉默,一旦軍隊這個依靠被撤去,內部就會土崩瓦解,樂毅看到的就是這一點。

樂毅分析的另一點就更高明瞭,齊國人民對齊國還是有深厚感情的,一旦齊王痛改前非,開始爲百姓考慮,大家就會抱成一個團,一直對抗外來之敵了,樂毅就趕在齊湣王作爲之前,殺進了臨淄城。

樂毅離開齊國之後,齊國即墨城的百姓就被田單感染了,抱成了一個團,一舉打敗了圍困即墨的燕軍。隨後齊國人也抱成了一個大團,把在齊國土地上的燕軍趕出了自己的國家。

這些,樂毅早就想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