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立下這十條家規,孩子必定有出息!

蔡元培先生說: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立規矩,是父母的責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對孩子終身受益。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給孩子這10樣東西!

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溫暖了自己也溫暖了大家

莎士比亞告訴我們:一顆好心抵得過黃金。

曾看到過一個暖暖的公益廣告,分享給家長們,陪孩子一起看看:

面對生活困窘的同學,同學們不僅儘自己的一份心去幫助他,也小心呵護了小男孩的自尊心。

最後當小男孩猶豫地打開飯盒,裏頭不僅僅裝着各樣的好喫美食,更是孩子們的善良與守護。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教會孩子善良,是教育裏最重要的一課,也是教育第一課。

請告訴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善的源泉早在你們的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湧出……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也就沒有偉大。

你必須以誠待人

別人纔會以誠回報

魯迅說過:

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郁離子》中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這時候他看見一個漁夫,商人急忙用最後的力氣向漁夫喊道:“ 我是大富翁,你救救我,我就給你100兩金子”。

但是商人被救上岸後,卻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作爲報酬。

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想救他,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 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

最後,沒有人願意救商人,他因爲失信於人而淹死了……

一個人不誠實守信,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而當他有困難時,也不會有人願意幫助他。

誠實是最明智的策略, 沒有比誠實守信更富有的財產。

聽了這個故事,令人沉思,其實,我們人生也是一樣,不拿別人我參照物,不過多對比競爭,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加爾多斯說: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

生活的苦和累,一小半是源於生存壓力,一小半源於攀比心理,不與別人盲目攀比,就會悠然自得。

請告訴孩子: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須和他們比較長相,穿搭,金錢財富和其他,就是因爲不一樣,人生纔多彩。攀比一多,徒增自卑和自負,其它一無所獲,發現自己身上的發光點,才最重要!

生命重於規則

規則可以爲生命讓行

曾聽身邊的老師分享過他們班一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媽媽去學校接孩子遲到了,一個人販子抓住機會,趁機哄騙她的孩子。

騙子說:

“ 小朋友,我東西太多了,你可以幫我一起搬過去嗎?”

結果連續問好幾次,這個小孩子一直搖頭。

人販子怒了:

“你這孩子,沒學過什麼叫助人爲樂嗎?”

說後,拉住孩子往裏拖……

孩子大聲叫喊,用地上的小石子打碎了商店門口的裝飾品,引來了路人,這才逃過一劫……

老師後來問孩子:

你怎麼知道他是壞人呢?說不定她真的需要幫助?

小孩子說,媽媽說過:

“ 如果有大人找你幫忙,千萬不要理他,因爲如果大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一定會尋求成人幫忙,而不是比他還弱小的孩子幫忙。”

在善良和現實之間,只教會孩子善良遠遠不夠,有棱角的善良,纔是每個孩子都該學會的處世哲學。

請告訴孩子:當遇到極端危險的時候,可以不要禮貌,無視對方,可以不要誠信,撒謊脫險,可以不要規則,大聲喊叫,甚至雜碎物品,打翻商品以求幫助……

魯迅先生說: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任其跋扈,在門裏是暴主、是霸王,但到了外面,便如施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一類是終日給予冷遇和呵斥,讓孩子畏葸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看似聽話,放出去,則像剛出籠的小禽,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這兩種極端都是不可取的,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