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錢流的方向,才能找到賺錢的地方。

01

大水漫灌

先做個科普,這個知識我之前也說過很多次:貸款就是印錢。

你買房貸款100萬,就是你印鈔100萬、讓社會新增了100萬的貨幣供應量。

企業貸款如此、個人裝修貸/消費貸如此,你刷了5萬的信用卡也是如此。哪裏有什麼印鈔機,貸款的企業和個人就是一臺臺印鈔機。

西安/瀋陽等地的印鈔廠印出來的錢是紙幣——這只是錢的很少一部分,更多的錢就是銀行賬戶上的一個數字符號。

錢最初來自於央媽,央媽把錢放貸給商業銀行(簡稱商行)、商行再把拿到的錢放貸給成千上萬的居民和企業,錢就這樣像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入了市場。

問題來了:錢該流向哪裏呢?如何控制錢的流向呢?

2016年之前是沒有控制的,並在2009年登峯造極。

商行拿到央媽的錢放給誰呢?誰貸款貸給誰、誰有還款能力貸給誰、誰有抵押物貸給誰……商行就是以盈利爲目的的企業啊。

2008年次貸危機後的信貸寬鬆週期,商行把錢貸給了實體企業擴大產能、貸給了地產商買土地、貸給了居民買房、貸給了政府融資平臺搞鐵路/公路/地鐵等基建。

於是,實體產能過剩、房價暴漲、基建和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可老百姓只看到了房價暴漲。

2010年9月底之前,幾乎所有城市都沒有限購限貸,只要你能拿出20%的首付、想買幾套就買幾套——銀行房貸審批也很鬆,還可以刷信用卡付首付哦。之後樓市調控趨嚴、直至2014年。

2015年這輪去產能(就是2008年那次信貸寬鬆錢流入實體後造成的產能過剩)下的信貸寬鬆,錢則大部分流向了樓市,促使很多城市房價翻倍、民怨沸騰。

事後來看,2008年和2015開啓的信貸寬鬆就是大水漫灌、資金肆流的時期。

錢亂跑亂流、毫無主導方向,不管是先流入實體、消費、基建…兜兜轉轉最後都流到了樓市,並最終推高了房價。

因房子具有居住的民生屬性,房價高民怨就大,所以2018年開啓本輪信貸寬鬆週期就在吸取過往的經驗——防止大水漫灌、努力精準滴灌。

02

定向滴灌

關於精準滴灌、防止跑冒滴漏,其實就是在回答三個問題:

1.把錢貸給誰、資金定向流向哪裏?2.讓錢不給誰、限制資金流向哪裏?3.鼓勵和限制的具體措施是啥?

鼓勵資金流向哪裏呢?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實體企業、兩新一重(新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居民消費領域、縣域/農村等貧困地區等能帶動經濟長遠發展的領域。

限制資金流向哪裏呢?各種投資、投機市場,主要是樓市和股市…又因爲股市已被公認爲賭市,韭菜們即使有錢也不願往裏跳、更甭說貸款買股了,所以主要限制資金進入樓市。

如何鼓勵限制呢?央行是政府機構、不以盈利爲目的,它也不能直接向企業和居民發放貸款,只能先把錢放貸給商行、再通過商行放貸給居民和企業,所以央行只能通過政策/法規/意見或市場操作來引導商行貸款的流向。

TMLF

定向中期借貸便利,俗稱特麻辣粉。

商行可以把自己持有的資產(比如國債/金融債等)質押給央行、並獲得資金,有了錢後商行就可以對外放貸了。

商行從央行獲得的資金裏利率可以很低,這樣就能賺取更多的息差…但是有個要求,這些錢得主要放貸給中小微企業,錢就這樣定向流向實體了。

定向降準

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銀行吸收存款後、會留下一部分作爲存款準備金,剩餘的部分可以對外放貸,存準率越高對外放貸的資金就越少、存準率越低對外能放貸的資金就越多。

存款準備金是多少呢?央媽說了算。如果商行給中小微企業放貸達到一定的量或比例,就可以降低存準率,商行有更多的錢對外放貸、賺的息差也就更多啊。

三檔兩優

我國的銀行分爲大型銀行(工農中建交郵)、中型銀行(招行/浦發/民生等股份制銀行)、小微型銀行(主要是縣域銀行和村鎮銀行等),這三類銀行對應不同的存準率——大型行的存準率最高、其次是中型行、最低的是小微型銀行,這就是“三檔”。

縣域銀行和村鎮銀行吸收存款難、又服務於縣城和農村,所以存準率低、也就能把吸收的存款更多的放貸出去。

如果大中型銀行放貸的普惠貸款達到一定標準,可以把存準率再下調0.5%或1.5%;如果服務縣域的銀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於當地貸款的,可把存準率再下調1%,這就是兩優。

定向降息

如果商行向中小微企業發放的貸款利息較低,那就可以向央行獲得更多的低息資金,如今年疫情期間推出的“先貸後借”報賬式再貸款模式。

在今年6月底之前,若商行向中小微實體發放的貸款利率不高於4.55%,那商行就可以把這筆貸款質押給央行獲得資金、利率只要2.5%,期間2%的息差就歸商行所有。

既鼓勵了資金流入實體、還保證了資金的低成本。

PSL

即抵押補充貸款。

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通過PSL工具從央媽那裏拿到錢後(利息很低、甚至沒有利息),用於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2017年開始的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資金來自這裏,或許你們村裏的公路建設資金也來自這裏,央媽的錢就這樣流入了棚戶區百姓手裏、流入了偏遠貧困的農村。

專項再貸款

商行從央媽那裏獲得的資金用於特定目的,本次疫情期間就使用過。今年2月之後,央行陸續推出了3000億抗疫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的普惠性再貸款。

3000億用於給抗疫相關企業(如口罩/防護服/呼吸機廠家)發放貸款,在享受政府貼息後企業實際支付的利息只有1.6%。5000億的再貸款自己則主要放貸給中小微個體戶等實體和個人。

兩個新工具

6月1日,央行又推出了兩個支持普惠金融的新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付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對於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到期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商行可允許這些貸款的本息歸還日推遲至明年3月31日,凡是這樣操作的商行都將受到央媽的獎勵、獎勵額是延期貸款額的1%。

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間商行發放的普惠性貸款,央媽可以購買其中的40%、爲商行提供資金,如:某商行在此期間發放了1億的普惠貸款,那就可以把其中的40%、即4000萬債權賣給央媽獲得4000萬資金,且利息很低,這樣商行就又有4000萬可對外放貸了、以此賺取更多息差。

以上就是央媽實施信貸精準滴灌的具體措施方法。

那央媽又是如何防止信貸跑冒滴漏的呢?

對樓市來說就是:

限購——沒有購房資格,哪怕你有錢也買不了;限貸——你是二套房或三套房,首付就得提高、甚至就不給你貸款,並且利率也要提高;限融——限制開發商融資,開發商出於資金壓力就會盡快賣房、甚至降價賣房,同時也沒錢推高地價了。

以此達到限制資金流入樓市的目的。

當然還限制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流入理財市場讓資金空轉等。

很多人會覺得政策高高在上,跟普通人沒有關係…其實影響很大,只是你不會解讀和運用。

03

具體應用

防止站崗接盤

近兩年,凡是一聽到降息/降準/央媽印鈔的新聞,大家就會本能的會想到房價要漲了、股價要漲了…然並卵,2018年開啓的本輪信貸寬鬆週期,股價樓價都沒有上漲,甚至房價還有一定幅度的下跌。

2008年和2016年的經驗不能運用於現在了,因爲監管手段不一樣了——你在學習進步、監管層也在學習進步啊。

信貸寬鬆、錢變多了,並不一定就能推高資產價格,只有錢流入樓市/股市等資產領域纔會推高樓價和股價。

在資金精準滴灌實體、基建、消費等方向下,嚴格限制資金流入樓市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所以就沒有出現2009年和2016年那樣的房產牛市和2015年那樣的股票牛市。

錢多隻是基礎,能不能流入纔是關鍵,千萬別再被信貸寬鬆推高通脹、進而推高房價的觀點給忽悠了。

捕捉信貸紅利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精準滴灌中小微實體的普惠金融政策指引下,經營貸的優勢愈發明顯:

貸款額度更高——1000萬的房子,做消費貸最高只能貸150萬、甚至100萬,而做經營貸卻最高卻可以貸700萬;貸款利息更低——經營貸利率已普遍低至5%左右,而被認爲是最優質的按揭房貸其利率一般在6%左右;買房破限貸——購買二手房時,首付普遍超30%、若二套三套時貸款成數更低甚至就無法貸款,破解的方法就是全款買入再做經營貸,理論上只要30%首付。

經營貸的貸款期限普遍較短、一年的居多,這是缺點,但也能找到20年、甚至25年的長期經營貸款,對於那些房貸上浮30%的買房人,若能找到20年以上的低息經營貸,完全是可以置換的——把6.37%的按揭房貸置換成5%左右經營貸。

一切皆有時機,當知道信貸紅利的人越來越多時、當經營貸審覈越來越嚴時,窗口期也就過去了。

一聽到信貸寬鬆,就火急火燎的去買房買股最終卻站崗;滿大街都知道經營貸紅利時,才急匆匆的去捕捉卻最終被拒……怨誰呢?

學習成長的路從不輕鬆,而我們只能跋涉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