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如珉 編輯|樸芳

疫情的衝擊力遠遠超出預期,目前全球市場雖然在有條不紊的復工,但還是遭受了較大的影響。

儘管北美方面已經開始啓動復工計劃,北美前四名的院線均已宣佈於7月初開門,從而迎接《信條》、《花木蘭》等大片的到來,但依然還是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就在剛剛,兩部影片又像商量好了一樣同時推遲了。同時,不論是影院開門的力度,亦或觀衆給予的支持,顯然都遠遠無法與正常水平相比,距離真正達到巔峯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信條》VS《花木蘭》

相愛相殺到何時

就目前局面來看,今年電影市場的啓動最早也得是暑期檔。全球市場的啓動儘管已經開啓,但不論是北美市場、亦或日本、韓國、歐洲等,其市場表現都遠不及正常水準。而市場的火熱程度,自然是跟相關影片所掛鉤,那麼今年暑期檔僅有的兩部種子選手《信條》以及《花木蘭》,便成爲了全球市場所依賴的影片。

但凡有諾蘭新片上映,暑期檔的7月第三週都被他穩如泰山的霸佔,華納給予最好的空間鼎力支持,而其他對手多以繞道居多,從《黑暗騎士》,到《盜夢空間》,再到《黑暗騎士崛起》、《敦刻爾克》,7月第三週永遠屬於“諾蘭周”,而《信條》在最初亦是毫無懸念的選擇了7月17日。

強如偉大的諾蘭,整個生涯可謂無往不利,神作一部接一部。尤其是在超級英雄遍地的年代,幾乎靠着一己之力用原創作品給予對抗。但即便如此,依然架不住疫情的接連打擊,以至於節節敗退,如今都已經是退無可退,目前已經來到了8月中旬,再退真的要退出暑期檔了。

《信條》主打硬核科幻外加動作燒腦,用諾蘭的話說便是“自己野心最大的一部作品”,應該至少是一部《盜夢空間》級別的影片。影片完全屬於諾蘭風格,目前的曝光內容極少,是一部連主演都不知道在講什麼的影片。151分鐘的諾蘭影片標準時長、IMAX拍攝、儘可能實拍,這些依然延續了諾蘭作品的諸多特點。

反觀迪士尼年度重磅大作《花木蘭》,從3月份媒體場開始,就被譽爲迪士尼又一神作,一部衝着10億美元+去的作品。在上映前臨門一腳放棄了抵抗,選擇了逃離暑期檔。但伴隨着疫情的嚴重性,堅守的7月24日依然未能挺住,如今放在8月下旬,證明了它要幾乎放棄暑期檔了。

《花木蘭》屬於標準的迪士尼製造的流水線型影片,從《愛麗絲夢遊仙境》到《美女與野獸》再到《阿拉丁》,改編一部接一部,品質跟市場表現可謂是穩如泰山,是迪士尼繼漫威宇宙之後又一賺錢神器。《花木蘭》從不隱藏自己的野心,就是企圖再創市場佳話。

《信條》跟《花木蘭》,兩部影片原本並無交集,且風格與受衆均不同。可因疫情的關係,卻又非常巧妙的關聯到一起,可謂是打太極般的相愛相殺。兩部影片連改檔都非常有默契,都本着“敵不動我不動”的策略,改檔幾乎都是同步進行的。而且兩部影片均有相繼兩次的改檔,但不論怎麼改,都能碰到一起。

其實兩方交戰還是動了不少心思。當華納宣佈《信條》改到7月31日時,《花木蘭》的7月24日便自動變成了暑期檔首部上映的大片,一位院線人士曾說“迪士尼不喜歡這樣。”所以當華納最終改到了8月12日時,最終迪士尼抓住了時機,選擇了這個日期的後面,敲定了8月21日,最終將《信條》推到了前面。

牽一髮動全身,隨着兩部種子的推遲,整個暑期檔格局也發生了變化,羅素·克勞主演的《精神錯亂》從7月10日推遲到7月31日;基努·裏維斯主演的《比爾和泰德尋歌記》從8月14日推遲到8月28日;《冷血悍將》從9月18日推遲到明年的2月26日。

當就目前的局面來看,不排除接下來《信條》、《花木蘭》繼續順延,在最新的信息當中,迪士尼宣佈將靈活處理《花木蘭》的發行計劃,讓整個牌面不到最後一刻都無法揭開。但兩大片方已經志在必得,選擇跟疫情死磕,只會卡着點進行檔期微調,不會有超過半年的大幅延期。

看來諾蘭跟迪士尼在今年暑期檔必有一戰了。

中國內地市場遲遲不復工

對改檔多少有些影響

很顯然,正是因爲《信條》跟《花木蘭》的存在,才讓全球院線擁有了復工的底氣,尤其是北美院線,幾乎是卡着《信條》的檔期節點來複工,足以證明了兩部大片的絕對實力,甚至可以說全球影院復工的那點勇氣,有很多都是諾蘭跟迪士尼給的。

從官方的消息來看,《信條》推遲的原因是公共健康問題,具體就是紐約跟洛杉磯大部分影院無法在7月復工。而《花木蘭》推遲的原因相近,包括原本要在7月中旬復工的加州迪士尼樂園也推遲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兩部影片不斷的推遲改檔,除了前面所說的原因之外,也跟內地市場遲遲未能復工無不關係。

當下的內地市場儼然成爲了全球第二大市場,甚至成爲部分好萊塢大片的全球頭號票倉,因此內地市場的表現將有着決定性因素。尤其是對於《信條》跟《花木蘭》來說,內地市場的意義更加重大。對於好萊塢片方來說,肯定會充分考慮內地市場的情況。

對於諾蘭來說,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普通觀衆的認可,破圈效應非常明顯。2010年《盜夢空間》便在內地轟下5億票房,僅次於《阿凡達》,內地市場佔據了全球8.28億美元的近9%的份額。到了2014年,《星際穿越》同樣拿到年度分賬片亞軍,7.55億票房佔據了全球的19.4%,內地市場的佔比明顯增加。

而《信條》是更接近於《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科幻片,也就意味着內地市場將會有着接近20%的份額,如此巨大的佔比足引起華納的注意,倘若內地市場有失,那麼將嚴重影響其最終全球票房。

而對於《花木蘭》來說,內地市場對它就更加重要了,甚至不排除內地超北美的情況,畢竟這是一部“準國產片”。倘若在正常情況下,以《花木蘭》的品質以及產生的效應,甚至有望在內地斬獲20億量級。因此,早在宣傳階段,迪士尼就對內地市場格外的用心。

內地市場對《花木蘭》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力度甚至要大於諾蘭的《信條》。

目前《花木蘭》在淘票票、貓眼上的想看人數分別爲69.4萬、3.2萬;而《信條》只有15.3萬、1879。

就在近期,國內最大影投之一,盧米埃影業董事長鬍其鳴告訴《好萊塢報道者》:“有點悲傷,我覺得7月份電影院重開可能性也不大,但我們仍然在準備,以防萬一。”短短几句話,不僅讓國內影視從業者再度心寒,同樣也會刺激到大洋彼岸的好萊塢,胡其鳴話音未落,兩部大片就給嚇跑了,相信兩者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邏輯關係。

另外,調研機構亞提森格維董事長蘭斯·鮑說:“電影院重開沒有時間表,新片上映檔期顯然也無法確定。那些‘必看’大片是電影行業復甦的保證,但現在已經進入原本最火爆的暑期檔了,這個檔期已損失了一大塊。”而“必看”大片的行列,肯定有《信條》跟《花木蘭》。

從它們最新的檔期8月12日、8月21日來看,應該是好萊塢片方認爲是北美安全線,亦是內地方面的安全線。但一切還得繼續觀望,在疫情面前,一切都是殘酷、未知的,有了兩次改檔或許就會有第三次、第四次,但這種選擇正面硬鋼的勇氣,或許真的值得國內相關部門學習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