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口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消息,将进口三文鱼及相关海鲜产品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以海鲜产品为主打的餐馆,特别是以进口三文鱼刺身等生食为主打菜品的日本料理店因此受到巨大冲击。

北京日料店进口海鲜全部下架 库存销毁

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刺身等生食类菜品占到日常销售的40%左右。6月中旬,北京连续数日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日料店第一时间下架了三文鱼、甜虾等菜品,所有相关库存也全部销毁。

日料店负责人侯磊表示,按照北京市要求,日料店从4月下旬恢复营业,5月最后一周客流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但确诊病例的再次出现,又一次让他损失惨重。

刚开始那段时间也就几桌客人。最近稍微好点,占比40%左右。

侯磊的亏损并非个案。目前,北京市的日料店绝大部分营业额都不到去年同期一半,甚至还有不少日料店已经第二次关门停业。

国产海鲜受波及 北京部分超市销量降4成

日料店的生意不好,三文鱼等进口海鲜产品销售不旺。国产海鲜的销售情况如何?

在永旺超市北京朝阳大悦城店记者看到,货架上陈列的鱼类、贝类、龙虾等海鲜产品都是来自浙江、福建、大连等国内产地。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和6月11号北京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前相比,国产海鲜的销量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在北京通州八里桥批发市场,除了没有三文鱼等进口海鲜,小龙虾、黄花鱼、生蚝等国产海鲜产品都在正常售卖。商户们告诉记者,因为消费需求下降,市场中海鲜产品品类和数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

丽华海鲜老板刘丽华:以前卖十份,现在能卖一份,销量就剩了十分之一。

章羽海鲜老板章羽:比以前销量至少要少80%。疫情一公布,第二天就没人了。

记者在市场看到,即便是端午假期,大厅中也只有零零散散的消费者,部分店铺甚至暂停了营业。同时,为了减低风险,发往北京的海鲜产品也有所减少,进货价格随之上涨。

章羽海鲜老板章羽:这样大小的龙虾以前能卖30元,现在卖33元。基围虾往年这时候是60多元,现在是80多元。

冰鲜转冷冻 海鲜行业以利润换时间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变化,海鲜商家该如何止损?

海鲜市场内,商户迟宝明正在把冰凿碎,洒在生蚝等海鲜上。迟宝明表示,冰鲜的海鲜产品一旦销售不出去,就只能提前转成冷冻。以利润换时间,等待市场的回暖,这也是目前很多海鲜商户的选择。

义乌某进口肉类及水产企业负责人骆先生:冰鲜价格比较高,它的保质期很短,只有20来天。冰鲜水产品卖不掉可以转冷冻,转冷冻的价格下降至少50%。目前能够保持住平稳过渡就好了。

北京某贸易公司副总经理赵阳:除了北京,其他一些地方的营业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会加强对外地的推广。

专家介绍,2019年我国海鲜产品消费总量约为3000多万吨。海鲜产品消费反映的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必需品。疫情过后,海鲜产品的消费和进口,也会逐渐恢复常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海外疫情仍处在非常不确定的状态。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光影响到我们饮食的心理,也影响到我们消费能力,包括供应能力、物流能力,这些方面的全方位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编辑:王京源

审稿:吴 桐

监制:刘志军

来源:央视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