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曾经的中专生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攀升,升学率从不到5%,提升至目前的83%左右,很过刚毕业进入单位的学生们,突然发现单位的很多老前辈们的学历并不高,还有大量的中专生的存在,瞬间觉得自己有很大的优越感,认为自己作为名校的毕业生,在单位中是属于学霸的存在,然而他们却并不知道曾经的中专生有多牛?当年在就业分配制度下,只有最顶尖的学霸才有能力进入中专读书,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上高中,然后考大学,毕竟在就业分配和工龄累积的制度下,早参加工作就可以早赚钱,初中阶段学习优异的学霸们才能考入中专,因此曾经的中专生综合素质并不比现在所谓985名校的毕业生差!

从中专生到高校教授的蜕变

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群的认可,曾经一些不满发展现状的中专生们重新走进考场,通过强大的自学能力,有部分人可以考研读博,最后成为高校的教授,直至今天,还可以在很多高校的教授中,其实第一学历为中专,虽然目前中国高校对于新进教授,已经开始卡第一学历,但是曾经的中专生的实力和目前所谓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实力相差并不多,毕竟从高校的录取率来看,曾经的考入中专的难度,并不比考入985和211高校的难度小!

专科生到院士的蜕变

如果说最具有时代标签的专科生,那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鸿钧的经历最具代表性,高鸿钧1982年毕业于蚌埠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重新考入本科院校,时隔5年后本科毕业,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由分别在1991年、1994年先后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正局级)兼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IUVSTA)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先后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项。

因此面对单位的一些老同志,尤其是70~80年代毕业的中专毕业生,他们很多人都曾经是学霸,只是一些人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