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中國”?他們說漢語用人民幣,渴望回到中國。

宋朝的延壽在《宗鏡錄》卷三十一中寫道:“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有很多,比如每個人的指紋,每個人的性格。在自然界中生存下來的每一個生物,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一旦消失,就真的無法再現了。保護自然,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勢在必然,也是每個人心中應該紮根的思想。

除此之外,很多人類文明延續下來的“信念”,“希望”也是獨一無二的,比如“中國”。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距今已有約5000年悠久歷史,如此一個浩瀚的文明,一直以來都是第一無二的。即便是有其他國家想要模仿,到最後也只能嘆息:無能爲力。就算模仿到了皮毛,那也是毫無靈魂的。

但有不同的聲音迴響在天空,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中國”,那裏的人們也一樣說漢語,使用人民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爲中國領土,1897年離開了母親懷抱

說是另外一個“中國”,那是因爲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基本上都是華人,他們還都保留着中國的文化傳統和語言表達方式。好奇心是每個人的正常心理反應,這個地方就是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

根據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爲果敢族。需要說明一下,“果敢族”是緬甸政府在1983年制定的民族表中所列入的緬甸所有135個民族之一,指生活在緬甸撣邦北部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的鎮康和耿馬兩縣毗鄰的果敢地區的人們。

此地居住的人們基本上都使用漢語云南方言,這是因爲果敢族是1658年追隨明朝永曆帝朱由榔進入緬甸,後來留在果敢地區的“明末遺民”,當然這是被普遍認同的一種說法。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演變,如今的果敢族還包含了各個時期來自雲南的華人。

果敢這一地區原本隸屬中國雲南省,是中國的領土。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了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條約中規定果敢地區爲中國領土。

但在3年之後,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在這一年,孩子離開了母親的懷抱,但並沒有忘記祖國的言傳身教,一直還是堅持做中國的孩子。

他們說漢語用人民幣,渴望回到中國

堅持做中國的孩子,並不是一句空話。果敢的華人比例相當高,雖然身處緬甸,但緊鄰中國,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建築和習俗,身臨其境時,很難相信這不是在中國。此時此景,也難怪會有這樣的說法:“世界上還有一箇中國”。

雖然現在全世界都在學漢語,說中國話,但在果敢則完全不一樣,因爲這裏的人原本就是中國人,只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纔到了這裏生活。

說着漢語,使用着人民幣,這些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一個信息,遠離祖國母親的孩子,一直都渴望回到中國。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大家有目共睹。想要回來是心情都能夠理解,但這個過程並非易事。

小結

從14世紀到19世紀,果敢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是中國朝代更替中的一個縮影,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會有改變,中國的威嚴依然在,領土完整不容侵犯。

果敢族的人們身上流淌着中國人的血液,他們也是華夏兒女中的一員,雖然身處異地,但內心的渴望從未減少。

他們還在繼續傳承中華文化,這種基因難以改變,骨子裏的中國情懷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抹掉的。近年來,果敢的華人一直想重回中國籍成爲中國人,並且他們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中文,還想到中國開花結果,這些願望都是美好的,相信也會實現。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