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音響是很多喜歡數碼朋友們家中必備的一個單品,近些年隨着藍牙技術的不斷進步,藍牙音響的音質也能逐漸滿足用戶們的需求了,不再是藍牙聽個響。音樂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工作學習、居家放鬆都需要音樂的調劑,我也是一個音樂愛好者,家中大大小小的音響不少,但是一般的桌面音響都略顯單調,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着一臺外觀設計說得過去,同時音質又能滿足我HiFi心的桌面音響,最近上手了一臺巫喀秋莎,它採用了金屬與木質結合的復古造型,內置模擬功率放大器,解析力很不錯,下面我們閒言少敘,開始評測。

開箱

之前有入手過巫的產品,是一臺手提式的黑膠唱機,那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品牌,其獨特復古的品牌風格,是內心藏着小資情調的數碼愛好者們不可抗拒的。這次上手巫喀秋莎也是在入手了黑膠唱機不久後得到的消息,說要推出一款造型很復古的桌面音響,時隔半年的光景,終於如願上手。

打開產品快遞箱子之後眼前一亮,箱子中出現的是一個黑色的金屬手提箱,還沒見到音響本尊,就先被這個箱子先聲奪人,果然,巫的獨特品牌風格不會讓人失望,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它的包裝,都讓喜歡這個風格的人抵抗不住誘惑。

箱子的大部分表面沒有什麼裝飾,清一色的黑,箱子是那種常見的鋁製手提箱,只不過表面不是鋁合金本色,而是塗裝了滿滿的黑,從細節來看,這個箱子做工並不糙,不只是一個包裝而已的做工,是經得起推敲與使用的,箱子的一隅是“巫”的銘牌,黑色的箱體,點綴一個紅色的銘牌,雖然不大,但是顯眼。

箱子的拎手與卡扣,箱子放平扳開卡扣就可以打開箱子,從箱蓋與箱體之間的接縫能感受到到箱子的做工是可以的。

打開箱蓋,上蓋內側是雞蛋棉,手提箱內襯防撞都使用這種材料,下面是根據音響形狀開模的保護棉,最上面蓋了一張卡紙,卡紙也根據音響形狀進行了剪裁,開蓋的一瞬間,不遮擋音響,又能看到設計者想讓用戶看到的介紹。

卡紙的左上角介紹了音響的設計理念、構造,在開箱後可以讓用戶快速的對音響有一個瞭解,以便更快的開發音響的全部功能,讓用戶體驗更好,例如我很多時候在開箱產品時不會第一時間閱讀使用指南或者說明書,在產品用了很久之後才知道原來它還有這樣、那樣的功能,白白浪費了設計者的心思,也沒有全面的體驗到產品的功能。

揭開覆蓋的卡紙,看到下面分爲兩部分,左上角的配件盒子與右側的音響。取出配件盒子來看看配件都有哪些,拆開盒子發現是很簡單的配件,電源適配器與一根RCA連接線。

一般的藍牙音響都是3.5mm的AUX輸入口,使用數字功率放大器,而巫喀秋莎配備了RCA輸入口,內置的是模擬功率放大器,數字功放有着更低的功耗、更高效率以及更小的體積,但是數字輸出信號音色較冷,聽起來比較生硬,而模擬功放功耗較大、效率低,體積也更大,但是輸出信號溫暖圓潤更平滑,這就是爲什麼很多喜歡HiFi的玩家推崇模擬功放的原因。

外觀設計

下面我們取出巫喀秋莎來看看它的細節設計,首先看整體,音響採用了雙單元的設計理念,頂部的一個指向性單元,底部木質箱體內置無指向性單元。

音響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復古,與之前上手的黑膠唱機如出一轍,透着品牌獨特的復古設計理念,木質加銅色鋅合金碰撞在一起,有着蒸汽朋克的味道。

頂部的第一單能夠調節俯仰角度,讓聲音更有指向性,通過旁邊的螺絲可固定單元的角度,指向性的單元讓聲音有更準確的相位,通過角度的調整,讓聲音更有方向性,能夠給聽者更清晰的音效,而底部的第二單元爲隱藏式設計,直接指向桌面,聲音與桌面對沖,形成無指向性的聲音,兩個單元配合工作,梯形的木質腔體對中低頻的還原提供更好的條件,這也是很多音響使用木質箱體的原因。

而頂部的第一單元使用的是一體式的金屬腔體,金屬腔體能夠增強聲音在空氣傳播過程中的泛音列,給聲音的解析度與亮度提供更好的條件。

木質箱體的背面是音響的接口區域,設有RCA接口與電源接口,最左側的開孔是音響腔體的低音專用導向孔,與入耳式耳機的透音孔一個道理,低音導向孔能推動腔體內部空氣震動發聲,增強低頻的下潛和力度,提供更好的低音音色。

正面是全機械式開關的操控面板,開關與旋鈕都採用金屬材質,鑲嵌在木質的面板上,全機械式的開關與旋鈕滿足了玩家們把玩音響的願望。

最前端的是音量調節旋鈕,旋鈕旋轉帶有阻尼,手感不鬆散,模擬音響的功率不可小覷,一般情況下,音量旋鈕旋轉至一半左右,聲音就能覆蓋整個房間,再旋轉音量就過大了。

旋鈕的下面覆蓋了一個金屬銘牌,正面雕刻着品牌LOGO,銘牌使用螺絲固定在面板上。

左右對稱的兩個機械開關,左側開關爲RCA/BT模式切換開關,音響支持藍牙5.0的連接,傳輸距離10m,無損音頻格式可以流暢傳輸。

右側是音響的總開關,在開關的下面是狀態指示燈,RCA模式下亮綠燈,藍牙模式下亮藍燈,這種純機械式的開關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過了,扳動時的清脆手感會上癮。

蓋板中央是模擬功放的調音區,左側中高頻、右側中低頻,兩個推鈕的可調範圍是正負3dB,調節刻度在中間的金屬銘牌上標註出來了,調節時根據前端播放器和歌曲風格來調節,過高的高音和低音都會讓聲音失真,根據實際需求調節即可。

最後翻過來看看巫喀秋莎的底部構造,無指向性的單元發聲孔,前面是模擬功放的散熱片,模擬功放功率大發熱量高,所以需要一個外置散熱片將其發出的熱量散去。

尖腳底座減少了音響與桌面的接觸面積,減少低音傳導到桌面,降低低音傳導能減少低音的消耗,保證了低頻的力度。

聽感體驗

在聽感體驗的部分首先使用藍牙模式來簡單試聽了幾首曲子,首先是一首《Golden Key》,高音女生爲主的一首歌曲,藍牙前端直接使用手邊的手機,日常使用也是大部分情況下使用手機作爲藍牙前端,手機的藍牙開啓無損模式,再將音響的音量調節至50左右,這個音量聲音已經可以完全覆蓋整個房間了,通過高低的調節推鈕,將高頻稍稍增加,再稍稍提高一些中低頻,這樣歌曲聽起來就舒服很多了。

另外試聽了一首流行風格的歌曲《微微》,音響的三頻表現都中規中矩,使用藍牙前端來聽日常完全可以滿足聽感需求了,流行風格的歌曲中高頻一般並不是特別的突出,但是使用喀秋莎來聽,中高頻比較突出,因爲解析度高了的關係,對比其他藍牙音響,低頻不糊聽着不頭暈。

使用藍牙作爲前端來聽音質雖然可以滿足日常需求,但是總感覺少了一點什麼,所以下面使用RCA連接線來連接一個專業的發燒播放器,看看音質有沒有什麼變化。

RCA也可以連接一些日常使用的家電前端,比如電視、CD機、DVD等播放設備,相比電視更好的聲效能給觀影體驗帶來提升。

這裏要說的是,播放器支持4.4mm的平衡輸出,且支持線路輸出、高增益、低增益的設置,因爲巫喀秋莎內置功放,前端如果開啓線路輸出和高增益的話,輸出功率就過大了,所以將前端設置成爲低增益即可,給音響一個模擬信號,它經過自己的功放來放大即可。

連接好前端首先試聽了一首《被遺忘的時光》,女聲試聽經常使用這首歌曲,歌曲一開始的女聲清唱非常考驗音響的聲場表現力,清唱結束吉他響起,配合其他樂器紛紛響起,能夠一一區分幾種樂器交替響起,而聲音傳來的位置也都清晰準確,音量開大一些也聽不到歌曲的齒音,第一對高頻的控制力不錯。

通過中高頻的逐步升高,人聲的解析力逐漸增強,在差不多的範圍停止增加,以免高頻過高造成破音的出現,再逐漸增強中低頻,讓音色更加圓潤飽滿,寬鬆度逐步提升,中低頻的聲場逐漸鮮明其起來,與不調節的聽感感受明顯不同,通過音色的調整,音響能夠找到更適合歌曲的聽感。

再換一首男聲歌曲《天堂》,通過調整中低頻的增加,男聲磁性的聲場聽感更好些,與之前的女聲中高頻調節稍高不同,男聲更偏重中低頻,使用巫喀秋莎的模擬功放調節器,調節不同的音色,適應不同的歌曲風格。

巫喀秋莎的高頻解析力通過有線連接前端被逐漸釋放,使用它來聽小編制樂器歌曲時,能從樂曲中清楚的分清樂器的種類,雙單元的設計也讓聲音有個定位性,大空間內使用音響聽樂曲也能能營造不錯的氛圍。

評測總結

上手了巫喀秋莎一段時間後,桌面上的智能音響已經裝箱封存了,它有特色的復古造型加上模擬功放的圓潤音色,是智能音響冰冷外觀以及數字功放不能相比的,全機械調節開關使用起來很直接,搭配藍牙前端或者RCA有線前端,它都能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調節高、低頻,找到最適合歌曲的聽感很容易也很簡單,喜歡聽音樂的朋友們可以入手了,它的音質與可玩性能夠讓你找到與一般的桌面HiFi音響不一樣的新鮮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