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圈說相聲

相聲界的團體很多,但真的叫上號的卻不多,排在第一序列的永遠是德雲社,在第二序列的是青曲社、嘻哈包袱鋪等,兩個層次之間涇渭分明。

不過青曲社一直在追趕德雲社,甚至處處模仿德雲社的路子走,但總是望不見德雲社的背影,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說到底,青曲社苗阜和德雲社郭德綱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最大的區別不是實力高低,而是營銷策略不同。

青曲社的苗阜在早期也是很努力營銷自己,他真的火起來其實也算是北京臺營銷出來的,最出名的作品是《滿腹經綸》。其實這個段子在北京臺火之前就已經有了,苗阜王聲在自己的小劇場演出了很多次,只是那個時候沒有短視頻推波助瀾,這個段子的知名度也就是一般般。

另外,關於聽相聲帶熒光棒這件事,據說苗阜當年在小劇場的專場裏有一堆小姑娘揮熒光棒,比德雲社的張雲雷早多很多年。不過“無圖無真相”,在這點上我持懷疑態度,你敢信嗎?

另外再說苗阜的“站位”問題,本身是一個民營的相聲團體,在走紅後卻偏偏的貼近了體制內。也正是自從向體制靠攏之後,苗阜算是完全放棄了對青曲社的營銷,也忘記了青曲社是以“振興西北相聲”爲己任的初衷。

他們青曲社的粉絲羣不搞了,沒人關注青曲社的粉絲期望;王聲訓粉“多關注相聲,少關注別的”;由於進了體制內,《歡樂喜劇人》導演邀請他他不能去,對水軍、粉圈營銷更是爲零,一門心思的放在了“開會”上,這人的性格也是有點軸。

由於在的位置不同了,他更加看不慣“對手”郭德綱和德雲社,不是發文嘲諷郭德綱,就是內涵德雲社相聲三俗,可以說在蹭熱度這方面無人能及,甚至快趕上娛樂圈的劉信達了。

青曲社的沒落營銷方式不對是最重要的一點,但苗阜和郭德綱的相聲實力對比也決定了青曲社的高度。郭德綱的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無一不通,反觀苗阜就差點了,“說逗”還行,“學唱”的時候一副公鴨嗓,是真的不好聽,貌似德雲社的燒餅(朱雲峯)一個味道。

在網絡發達的時代,郭德綱沒有阻止網友的錄像和傳播,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德雲社相聲演出”,也讓更多人知道了德雲社。再加上德雲社一直紮根在民間接地氣,喜歡的人們口口相傳,德雲社不出名纔怪呢!

現在青曲社併入西安曲藝團,雖然還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但始終不是民營單位了,它追趕德雲社的目標永遠都不會實現了,德雲社只要不自己“作死”,未來的相聲圈會一直一家獨大!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