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國內經濟水平取得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不僅僅在傳統行業,在電子商務、網約車、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行業,我國也逐漸在全球市場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倘若我們將時間軸拉回到20年前,也就是2000年,中國GDP和人均GDP是怎樣的呢?

數據顯示,在2000年,全球前5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年,美國的GDP已經高達10.25萬億美元,而排名第二的日本GDP也達到了4.89萬億美元左右。對比之下,我國的GDP爲1.21萬億美元左右,排名全球第6。在當時,美國的GDP約是我國的8倍多。

在2000年,雖然美國的經濟總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其人均GDP卻並不是如此。據悉,在2000年,盧森堡以4.65萬美元左右的人均GDP排名全球第一,而挪威、日本、瑞士排名其後,美國則以3.52萬美元左右的人均GDP排名全球第5。在2000年,中國人均GDP爲945美元左右,在全球排在第112位。在當年,美國人均GDP是我國的37倍左右。

20年前,美國GDP和人均GDP分別是我國的8倍和37倍,現在呢?

近段時間,隨着各國GDP的紛紛出爐,媒體將各國的GDP進行排名和總結。經過20年的發展,全球各大經濟體的排名已經發生了悄然的變化: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英國排前六名,GDP分別爲214315.52億美元、143635.77億美元、50827.82億美元、38463.33億美元、28521.36億美元和28271.8億美元。也就是說,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GDP已經縮減至我國的1.5倍左右。

在人均GDP方面,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而美國的人均GDP則爲6.5萬美元左右。換言之,無論是在GDP總量,亦或者是人均GDP方面,我國與美國的差距不斷減小。其實,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畢竟,我國擁有着十幾億人口,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取得如此成績着實不容易。

世界500強被稱爲全球經濟的晴雨表,其實,近些年來,我國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也不斷攀升至新的高度。2000年,我國僅有10家企業入駐世界500強榜單,而到2019年,我國已經有129家企業躋身其中,在上榜數量方面,超越美國,排名全球第一。從10家到129家,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的變化,也在側面折射出了我國經濟的喜人增長。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在各行各業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例如,上榜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已經涵蓋了保險、銀行、航天、車輛與零部件、金屬製品、製藥、互聯網和零售、工程與建築等多個領域。而在這些領域,民營企業散發着茁壯成長的活力。例如,小米已經成爲世界500強企業中最年輕的公司,而華爲則早已成爲營收突破千億美元的硬件科技巨頭。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IMF認爲,當前全球的經濟衰退堪稱是1930年代以來最爲嚴重的一次,而明年全球經濟的恢復速度也可能有所下降。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國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30%左右。而到2021年,據IMF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攀升至8.2%。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經濟一定可以提交出更爲亮眼的成績。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