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一定聽過一句話: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但事實上,卻不隨人意。

在寫這句話的時候,手機震動了一下,我發現自己收到了一條私信,是我認識的朋友:

我堅持不下去了,我每一天都努力更文,卻沒人看。

我回復她:“都差不多,看我寫的人也不多。”

“你那好歹還有一百來個,我這都是個位數。”

“害,較這真就沒意思了。長着十根頭髮的叫禿子,長一百根頭髮的就不叫了嗎?

“心情好多了。”

正如我們這苦逼的寫作一樣,不是每次付出都有結果。

01人這一生,是結果重要,還是過程重要?

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

今何在在《悟空傳》序言中講:“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遊路,我們都在向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處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麼辦呢?你只有在這條路上,儘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最後,你能說,這個世界我來過,我愛過,我戰鬥過,我不後悔”。

所以,過程與結果?那就看你追求的是什麼東西了。如果追求的東西可以被量化,就是結果重要,若不能,就是過程重要。

世界上很多的東西都可以被量化,用錢來量化,但也有不能被量化的存在,比如真愛,比如問心無愧的人生,比如珍貴的親情等等,這些東西沒有結果,你能得到的就只有經歷過的回憶,這纔是最重要的。

回到文章最開始的問題:付出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老話總說付出就會有回報,但是回報有多也有少。在付出努力時我感覺到自己渾身一股滿滿正能量,然而在得到回報與努力不成正比,心酸,無奈,委屈,還有不甘。

但歸根到底,你付出了,最終的結果儘管不盡人意。遺憾嗎?

——遺憾。

——後悔嗎?

——不後悔 。

02你愛的越多,對方越覺得你不重要

心理學上的有個“德西效應”:

“德西效應”是指在所有關係裏單方面一味的付出,不但得不到預期的回報,還會讓對方感到理所應當。

犧牲者,是在培養放縱者;犧牲者,也是依賴者。

付出和回報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你對一件事付出了,是因爲你認爲這麼做是對的或者說是應該的,是符合自身的邏輯的。但是對於別人來說,也許不是,因爲生長環境不同,經歷不同,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

想要緩解,唯有接受差異,接受不被回報的可能性,學會放棄期待。

做事是爲了心安,如果想得到回報,那是利益交換。

0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五代 馮道《天道》

如果可以送給一個人祝福,我便會祝他(她)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任何相處關係和模式裏,不論是朋友還是家人,都是很好的寄語和期盼。

我不喜歡我的朋友,所有我愛的人,來找我抱怨他的後悔和不容易。我更希望看到他們一步步走在心坎上,越來越順遂和美好。

希望你每一天都在做想做的事,

希望你可以不爲名利場所羈絆和困擾,

希望你明白自己心之所向,希望你歷盡千山萬水,既明白心之所向不痛惜昨日,也知道前路坦蕩不畏懼將來。

04尾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死無報應。——北島 《回答》

因爲堅持,因爲付出,因爲等待。因爲這些東西,總是會讓你對結果有所期待。

可有時的結果令你無助,令你難過,令你無奈。

你想出去,去目睹想象中的山與海;

可最後,只能俯身去彈一彈衣襟的塵埃。

洗洗臉,繼續朝前走,該有的總會有,不該有的也莫強求。努力還是要有的,起碼失敗也不會那麼快到來,你說對吧?

#情感每日打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