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給我100塊錢?”,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管父母要零花錢是遲早發生的事,而父母應對孩子要錢的態度非常重要。在孩子金錢觀剛剛萌芽期的時期,父母的答案和態度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我就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朋友的兒子今年8歲,正在上小學3年級。放學後,他一進門就跑到媽媽跟前說:“媽,給我50塊錢。”

朋友聽到後,不分青紅皁白,上來就給兒子一頓教育。兒子看到媽媽這種態度,只好灰溜溜的跑回自己房間,重重的把門帶上。

當孩子要錢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像我這個朋友一樣,擔心孩子會變成一個亂花錢、愛攀比的敗家子兒。父母的擔心固然沒有錯,但是錯誤的語言和態度,在孩子心裏產生陰影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01當孩子要錢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採用下面幾種方式來回答孩子。

1、小孩子花什麼錢

很多家長一直認爲孩子應該窮養,所以當孩子要錢的時候,哪怕只有幾塊錢,也會用“小孩子花什麼錢”來拒絕他。

從上小學開始,孩子就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了社交就必然會用到錢。其實孩子張口要錢的時候心裏是非常緊張和恐懼的,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卻被父母一口回絕,孩子會感到非常失落。

2、咱們家沒有錢

當孩子要錢的時候,滿足孩子吧,父母會把孩子寵壞了,可又不想直接拒絕他,於是哭窮就成了最好的選擇。當孩子要錢,要玩具的時候,父母常常會以”東西太貴,買不起“爲理由,拒絕孩子。

其實,父母一味哭窮,不會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認爲自己家窮,處處不如別人,不配享有美好的事物,只好退而求其次。

3、我沒錢,找你爸/媽要去!

當孩子要錢的時候,不管要多少,父母都會習慣性地讓孩子找別人。要知道孩子又不是傻子,區區幾十塊錢怎麼會沒有?這種相互推諉的做法,不但沒有任何教育意義,還會讓孩子覺得誰都不喜歡自己,心裏會產生一種被遺棄的錯覺。

4、你知道媽媽掙錢多不容易嗎

有時候孩子要錢,父母也不是不給,只是不斷給孩子訴苦,說自己掙錢多麼不容易。父母說這些話無非是想讓孩子感念自己的養育之恩,幫助孩子能夠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其實,一個愛訴苦的父母並不能讓孩子感恩,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負罪感,認爲自己纔是父母不幸的根源。

5、有求必應

很多父母由於自己小時候生活困難,有了孩子後就捨不得他受一丁點兒罪,對孩子的需求有求必應,甚至無求也應。

父母毫無節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對於金錢會毫無概念,花錢大手大腳,自然也就慢慢養成了愛攀比,安於享樂的壞習慣。

02作爲父母,當孩子要錢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讓孩子張口

當孩子要錢的時候,我們應該問問孩子要錢的目的。對於孩子合理的用錢理由,我們應該予以滿足。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每次想買什麼東西的時候,我都會讓她給我三個一定要買的理由。

2、讓孩子知道錢是什麼

很多家長總是認爲孩子知道學習就好,對錢瞭解太多反而會變得市儈。其實,如果孩子沒有金錢意識,那麼金錢在他們眼中就只是一個數字而已,自然也就不懂賺錢的辛苦,花錢自然就變的大手大腳。

我們不妨多帶孩子去菜市場和超市,讓孩子把實物與數字產生聯繫。讓他明白雖然都是100元,在菜市場你可以買幾十斤白菜,而在麥當勞卻只能買幾個漢堡。

3、讓孩子學會管理錢

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我們要讓他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錢。小時候,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區分不同面額的錢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賺一些零花錢。孩子到了10歲左右,我們可以給孩子把壓歲錢存起來,然後幫他列出需要花錢的時間和物品,由孩子來決定買哪些東西。到孩子14歲左右,父母就應該給孩子灌輸一些理財知識,告訴孩子錢是可以增值的,是可以幫自己實現更多的人生夢想的。

在這裏,我想告訴大家: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迴避和孩子談錢,因爲他們清楚的知道,正確的金錢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