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到延遲退休的時候,很多人往往都有一種牴觸的心理,反對延遲退休的呼聲,也十分的強烈。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要延遲退休,延遲退休的真正本意在哪裏?

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人均壽命在72歲,國家根據國民的平均壽命,制定了養老保險計發月數,60歲退休爲139個月。這也就意味着在60歲退休之後,139個月之內領取的是個人賬戶部分,也就是領取的自己的錢。72歲之後,領取的統籌賬戶部分,也就是說,72歲以後纔可以“賺錢”。

隨着社會的發展,生活待遇的提升,醫療水平的進步,人均壽命不斷延長,72歲以上的老人不斷增多,這也就出現了老齡化嚴重的問題。

然而,因爲當初的計劃生育,我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繳納社保的人羣總數也在不斷下降。那麼這樣一來,養老金在很多地區就出現了收不抵支的情況,也就是大家口中經常提到的養老金缺口的問題。

從以上兩點來看,延遲退休的本意就十分的明顯了。簡單的說,就是老人越來越長壽,領取統籌賬戶養老金的老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繳納社保的人數也在下降,養老金缺口也在增大。爲了避免養老金資金鍊的枯竭,延遲退休已經勢在必行。

那麼,延遲退休就能讓養老金資金鍊良性循環嗎?

其實,延遲退休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原因很簡單,延遲退休延長了工作年限,也就等同於延長了社保繳費年限。退休後雖然提高了普遍人養老金的基數,但是縮短了養老金的領取年限。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說社保在這兩個方面,起到了雙向縮減開支功效,也就促進了養老金的良性循環。

所以,爲了養老金能夠更好循環,延遲退休是必經之路。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