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荊州,就必然會跟文化相聯繫,畢竟這裏跟古代的文化淵源聯繫太深。從婦孺皆知的千里江陵一日還,到劉備借荊州、大意失荊州,再到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再到低迴又作荊州夢,落日孤雲始欲愁,直到耳熟能詳的李白那首《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總之,那裏是伴隨着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而直至今日,當地仍然保留着古代的城牆。連綿不絕的滔滔江水也沖刷了這裏的折戟沉沙,積澱下來深厚的精神文化。

而因爲傳統上人物往往和地名相連,在對一些人物的稱呼上也開始使用地名,例如袁項城、嚴分宜、張江陵等。這裏的江陵就是現在的荊州,而張江陵就是張居正,下面會提起。

發展至今,荊州已經進入三線城市名單,同行列的還有省內的宜昌、襄陽和黃岡,發展勢頭不錯,綜合實力能排進省內前五。

那麼,實際上荊州的發展和生活體驗又如何呢?

01平原湖區荊州城

湖北本身就是號稱千湖之省。境內河流密佈,湖泊星羅,水比較多,而荊州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的地區。

實際上,荊州市以平原地區爲主體,也有丘陵地帶,不過是主要分佈於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橋、斯家場和荊州區的川店、八嶺、石首市桃花山等地,在松滋市西南部也有低山。平原湖區和丘陵低山大致八二開,這跟省內的宜昌對比,顯得別具一格。

荊州多水,以至於一提到荊州就會有人想到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俗語,而號稱九曲迴腸的荊江河段在裁彎取直之後才免受水患,但河流交織成網、湖泊星羅棋佈是實況,何況境內還有洪湖。

平原、多水,又屬於溼潤的季風氣候地區,加上日照充足,雨熱同期,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這裏是發展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的風水寶地。而事實上,這裏魚米之鄉的稱號也的確名副其實。

據統計,在2019年,當地的糧食產量達到了90億斤以上,蝦稻面積251萬畝,小龍蝦產量40萬噸,在省內名列前茅。糧食、棉油、瓜果蔬菜、畜禽、水產品都是量大而質優,以此爲基礎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也成了當地的重要支撐產業,監利縣的小龍蝦、公安縣的江南葡萄、石首市的甜瓜,都是當地的特色農副產品。

這種既有糧食種植,又以洲灘、湖泊爲主的溼地捕撈和養殖資源的開發利用,讓這裏的物產種類豐富而且知名度遠揚,形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和產業加工,以至於很多家在荊州的遊子,還是比較樂意迴歸田園湖泊的休閒生活,哪怕是在外地見到了標榜荊州土菜的館子也變得激動,寧可錯喫,不可枉縱。

02文化荊州

荊州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是千百年來積澱下來的,初入荊州城的人都能感受到,不得不提。

荊州是江漢平原的重要城市,地處省內中南部,大江東流,自西向東,貫穿而過。東臨九省通衢的大武漢,西靠宜昌,南接常德,北連荊門、襄陽,這些都是周邊地區綜合水平來說都不錯的城市,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中部的都市羣,而沃野千里、美麗富饒的平原腹地荊州,自古以來就是爭奪之地,不過也有和平年代的建設,所以歷來的文化不斷地積澱,形成了現在的互相滲透交相輝映的濱江之城。

這裏的三國文化濃郁,關公鎮守荊州十年,當地的一些古城牆就是興建於當時,而留下的“忠、義、仁、勇、信”的精神品質千古傳頌。

哪怕是到了中華文脈走下坡路的明清時期,這裏又出了一個萬曆首輔張居正,還有公安三袁。張以古代歷史上順風順水的改革家姿態出現,丈量天下土地,考成法和一條鞭法制令天下,並不畏言官,放話“芳蘭當道,不得不除”,終於讓國庫豐盈,重新迴歸到向上發展的王朝中興的軌道上來,但身爲帝王之師,卻工於謀國,拙於修身,人亡政息且不說,反倒羣情激憤,反攻倒算的淒涼身後事令人唏噓。

當然,現在的荊州文化旅遊產業也發展得不錯,例如園博園、方特園都是遊人如織的園區,而賓陽樓光影秀、護城河畫舫遊、紀南文旅區煙花秀等項目除了扮靚城市,也是當紅的遊玩地。

溼地資源也成了遊玩一景,因爲當地湖泊溼地衆多,所以像洈水生態溼地保護區、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等動植物資源豐富的溼地自然風景也是當地受歡迎的地方。

此外,當地還在積極建設“楚國八百年”城市公園、石首“桃源小鎮”等文化產業項目,這體現在旅遊產業收入上,在2019年,當地的旅遊綜合收入達到了368億元,發展迅速。

03當地的交通

荊州的交通有平原地區的良好做環境基礎,近幾年發展迅猛,不僅公路、鐵路網絡密佈,還有鹽卡港這樣的長江黃金水道上的大型開放港口。

而荊州的機場也在積極興建,預計年內即可完工,而到時候,鐵、公、機,再加上港口,讓這裏的交通運輸更加的方便、快捷。

荊州火車站是漢宜鐵路新建車站中設計等級和規模都比較大的的地級市車站,而漢宜鐵路東連武合高速鐵路、西接宜萬鐵路,是滬漢蓉高速客運的重要組成部分。荊州車站總建築面積49859平方米,建築主體高度爲25.15m,總長189米、總寬39米。設計旅客年發送量爲400萬人,荊州車站的建成,對當地的城市建設、地區運輸能力、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發展荊楚文化旅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煤南運”大通道蒙華鐵路的全面開工建設和荊江河段航道的綜合整治,讓當地正在加快形成綜合交通樞紐。浩吉鐵路通車運營,荊州成爲“北煤南運”重要樞紐,沙公高速北段、潛石高速江陵至石首段、荊州長江公鐵大橋、石首長江大橋、洪湖嘉魚長江大橋已經建成通車。

而在當地鄉村,也在加快交通設施的優化和完善,2019年建成的鄉村公路超過1000公里,其中,江陵縣就是村村通公路的示範縣。

04經濟發展和生活體驗

荊州雖然面積上不如南陽、宜昌那麼龐大,但其實也不算小,而且下轄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8個縣市區和3個功能區,總面積達到了14000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宜昌的七成,約等於七個深圳那麼大。

再加上是平原地帶,因此人口相對稠密一些,達到了660萬。如此龐大的人口,自然就形成了潛在的巨大的消費市場,2019年,荊州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1447.35億元。再加上不斷加大的投資力度和貿易,這裏的GDP增長飛快,2019年的GDP達到了2516.48億元,這樣的成績,在省內僅次於武漢、襄陽和宜昌,排名第四。

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4.58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33.7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48.13億元。三大產業的佔比達到了17.3:37.1:45.6,現代服務業和工業的佔比在持續加大,農業產值佔比已經低於18%。

當地的食品工業、紡織服裝、醫藥化工、輕工建材、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等產業都在快速增長,例如荊州開發區的汽車產業,一個濱江之城正在變得富有活力和發展前景。

不過,當地的污染防治力度在全面加大,並且推進實施生態修復。2019年一年植樹造林58.5萬畝,併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當地的江陵縣、洪湖市獲評省級森林城市。洪湖、長湖退垸還湖還溼11.75萬畝。環荊州古城、公安崇湖國家溼地公園也通過了驗收。

當地還在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例如改造農村電網,整治河渠溝塘污染,農戶無害化廁所、公廁改建,光纖入村以及生活垃圾處理等。所以當地的美麗鄉村不斷出現,例如石首李花山村,就是鄉村旅遊重點村。

可以預見,經過一系列的改造、完善和發展,當地的休閒之地更加優美,而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伴隨着發展勢頭而體驗不斷上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