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頂替,高考,最近佔據各大頭條,正好2020年的高考馬上要到了,這一事件更加引人關注,高考被認爲是我們國家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也被大家普遍認可,不過最近爆出的冒名頂替事件讓人產生了疑問,高考就真的公平嗎?關鍵是,事件的發生地還是我國“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山東省,核心還是在孔孟之鄉的濟寧,不免讓人有些細思極恐。

齊魯大地自古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的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濟寧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孔孟之鄉,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回都誕生於此,濟寧管轄的曲阜和鄒城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京杭大運河流淌了一千多年,誕生了源遠流長的運河文化。

濟寧市境內擁有山東最著名的旅遊文化資源,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和流經濟寧的京杭大運河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孔子誕生地尼山,孟子的孟廟、孟府,以及水泊梁山、微山湖等等,都是著名的文化旅遊景區。

聖人故里本來該是全國的表率和楷模,可是出現這麼多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案例,着實讓全國人民震驚。隨着這幾天事件的發酵,山東省的相關部門也開始了深入調查,一查不要緊,居然已經查出了近300名頂替者,涉及學校十多所,不乏中國海洋大學、濟南大學這種山東省的重點大學,甚至是985、211院校。也就意味着有同樣數量的考生,他們的人生被改變了,這一數字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引發頂替事件的兩位主要人物苟晶和陳春秀有共同點,都是生長在農村的“寒門子弟”,祖輩、父輩都是農民,家裏沒有背景,沒有關係,沒有錢,當年都是“尖子生”,成績優秀,通過十幾年寒窗苦讀,參加高考上大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這也是所有農村孩子的必然選擇。

然而,命運沒有眷顧她們,和那二百多位被頂替的考生一樣,她們沒能走進大學的校門,高考完以後只能走上打工之路。更特殊的是苟晶,復讀了一年,還是落榜了,而她第二次高考的成績也不差,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值得深究。第一年高考完頂替她上大學的是自己班主任的女兒,看來那位普通的老師“能量”也是不可小覷的,雖然邱老師現在已經是退休多年的八十多歲老人了,但是他依然可以帶人奔赴幾百公里外上門堵苟晶,他想做什麼呢?難道這是一位師者該有的表現麼?

讓自己女兒冒名上大學當然不是邱老師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這個過程會牽扯到多個部門和人員,即使在二十多年前網絡還沒普及的時候,冒充另一個人也不是那麼簡單的,而被頂替的苟晶當年想要查自己是否被錄取,以及檔案等各種資料,沒有一定的“關係”那是不可能辦到的,最終喫虧的還是農村孩子。

另一位頂替陳春秀的“陳XX”自然也是“不簡單”的,家裏人以及親戚中都有各個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或者領導,那麼這個頂替冒名的過程就顯而易見了,大家都懂的。陳春秀和苟晶一樣,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沒有改變命運的“額外”能力,她是時隔二十年後才偶爾發現自己被冒名的,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難接受的殘酷現實,十幾二十年,青春已逝,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被別人取代,現在就算重上大學,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從意氣奮發的少年到爲家庭,爲生活而奔波的將近不惑之年,誰能彌補她們那些逝去的年華?

同樣是農村出身的我對那一代人的艱辛感同身受,我也是二十年前參加的高考,我是陝西省的,能夠理解山東考生的不易,爲什麼這樣說?這是我的親身經歷,當年我收到了師範類專科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放棄了沒有去上,而是選擇了西安一所學校,當時我們同宿舍有三個山東室友,他們的高考分數都超過了500分,比我高了近200分,我非常驚訝,因爲500多分在陝西的話都可以上重點大學,但是在山東卻連專科都考不上,也就是說同等級別的院校,山東的分數線比陝西要高100多分。不知道我那幾位室友有沒有可能是被別人頂替了呢?

距離2020年的高考只有十天了,祝福所有考生好運吧!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目前已知的頂替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期待山東省官方最終的調查結果,也希望能給那些被頂替者一個公道!她們會得到滿意的結果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