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9年,带着十二位门徒已传教三年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在他死后的第三天却奇迹般的复活了。数星期后,他的宗徒们便开始宣讲他死而复活的消息,传播他启示的一切真理,并按照他的教导和榜样去劝勉众人善度生活,这便是天主教的起源。

因死而复生的原因,天主教将这天命名为圣神降临日,这一意义造就了与基督教的不同:基督教信奉上帝,借助耶稣基督,才能获救,简言之耶稣为人;而天主教将耶稣奉为神,是圣父,圣子与圣神合一的神。

耶稣即为神,则其生母亦应为神,所以天主教还信奉他的母亲玛丽亚,尊其为圣母。

在之后的近300年,教众经历了大教难时期,信徒被剥夺一切权利,冒生命的危险在坟场地窟中聚会祈祷。终于在313年,米兰圣谕,三百年教难结束,天主教取得“合法化”地位。于是天主教便开始了“统治”西欧的时代,一直至今。在如今的近7000万人口中,法国有约64%的天主教徒。

公元1160年,金正与宋交战,镇压中原起义。而大诗人陆游,正逢其本命年,回到临安,任敕令所删定官。

而在同年,在遥远的西欧,法国巴黎迎来了一位雄心勃勃的新主教莫里斯·德·苏利,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决定要修建一座可以和圣坦尼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Etienne)媲美的宏伟教堂。

这一计划终于在1163年,就是其上任的第三年得以实现,同年的3月底,在法国路易七世和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陪同下为这一建筑奠定了基石,开始了其长达近两个世纪180年的建筑历程,而这一可以称之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建筑的哥特式教堂,便是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建筑总高度超过130米,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坐落在塞纳河畔,建筑期间共分为了5个阶段:

1182年从唱诗堂开始建设,开工后教堂的修筑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献出了新的祭坛之后,圣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

接着1208年建造了中殿。在1225-1250年间,建好了圣母院西侧立面和后面尖塔,在1235年到1250年期间在中殿内陆续增加很多礼拜堂。

1250-1267年,尚·德·谢耶(Jean de Chelles)和皮耶·德·蒙特厄依(Pierre de Montreuil)负责扩建了教堂的十字交叉耳堂北面立面。

1296-1330年,皮耶·德·谢耶(Pierre de Chelles)和尚·哈维(Jean Ravy)完成了半圆形后殿,其中谢耶将门龛改为现今看到的模样,而哈维则完成了唱诗班屏风。

教堂双塔造型的正面一直到进入13世纪以后、在第三任建筑师尚·哈维的手上才动工,并在1220年代时,由第四位建筑师维优雷·勒·杜克与舱顶部分接合、一同完成。

在这期间建筑工艺也有所更新,13世纪的一项重要创新是引入飞行支柱。在扶壁之前,屋顶的所有重量都向外和向下压到墙壁上,并且支撑它们的基台。在飞行支柱的情况下,重量由拱顶的肋骨完全在结构外部承载到一系列的反支撑上,这些反支撑顶部有石头尖峰,这使得它们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扶壁又意味着墙壁可以更高更薄,并且可以有更大的窗户。

终于在公元1345年,巴黎历史上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完工。

哥特式,原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含有贬义。但后来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哥特式建筑特征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称这种建筑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状好像一个拉丁十字。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前面的十字长翼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供众多的信徒做礼拜用。

教堂的顶部采用一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对钟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

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St. Anne)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Bishop Sully)为路易七世(Louis Ⅶ,于12世纪下令兴建圣母院)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Virgin’sportal),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拱门上方为众王廊(Galerie des Rois),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

“长廊”上面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彩色玻璃窗。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为9米,俗称“玫瑰玻璃窗”,其直径,建于1220-1225年,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借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它们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里,思索它们脚下那群巴黎城里的人们的命运。

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后来竣工,没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

主体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像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走进这座教堂里,四处可见虔诚的信徒双手交叉合拢抵住下巴,闭眼凝神虔诚的祈祷,更突显巴黎圣母院的庄重肃穆。

在教堂的平面上,圣母院被设计成有五个纵舱(Nave)的规划,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的翼舱。但相对的,整栋建筑的尺度规模都放大许多,教堂全长128米,光是中舱就有12.5米宽,而整座教堂的全宽则为40米,穹顶(Vault)则为33米宽。东端是圣坛,后面是半圆形的外墙。走进大教堂里面,参观者首先为它的宏伟气势所震惊。几排直径5米的大圆柱将内部分为五个殿,而在十字交叉堂和唱诗堂周围还有两个回廊环绕。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

主殿四周,连拱廊上方是一带双层窗户的走廊,在它之上是大窗子,透过这些窗子,一束束阳光宁静地射进堂内。主殿翼部相连的侧殿位置上,是几座充满了17至18世纪艺术作品的礼拜堂。

这一法国乃至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欧洲早期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见证了后来几百年的欧洲历史,经历了几多磨难。

1430年,法国的民族英雄,天主教的圣人,绰号“奥尔良少女”的贞德在百年英法战争中被俘,遭火刑处死。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在圣母院为她平反,在院内竖立贞德雕像,从此封圣,被人尊称为“圣女贞德”。

在16世纪法国新教与天主教的胡格诺战争中,大教堂在骚乱中部分雕像惨遭破坏。

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统治期间,大教堂经历了多次改建,以符合当时更古典的风格。许多12世纪和13世纪的彩色玻璃窗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玻璃窗,为教堂带来了更多光线。

而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波旁王朝路易十六的统治下,天主教教士是被定义为第一等级的特权阶级,因此作为天主教的大教堂未能幸免,许多宝藏都被摧毁或被掠夺。位于西立面的二十八个圣经国王雕像因为被误认为法国国王的雕像而被斩首。除了修道院门户上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外,立面上的所有其他大型雕像都被摧毁了。大教堂甚至被用作储存食物和其他非宗教用途的仓库。

在满目疮痍之下,巴黎圣母院迎来了第一帝国的帝王。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在大教堂加冕拿破仑帝王。也因此,才将这一雄伟的建筑物重新归还为宗教之用。

1831年,“法国的莎士比亚”维克多·雨果的著作《巴黎圣母院》问世,守护塔楼悬挂大钟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的爱情故事,让人留恋,在法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人都希望重修已经残破不堪的巴黎圣母院,并开始了募捐。

于是,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由历史学家兼建筑师奥莱·勒·迪克(Eugene Viollet-le-Duc)主持,重现了圣母院久违的光彩。在1845年,拉素斯(Jean- Baptiste-Antoine Lassus,1807-1857)和维优雷·勒·杜克(Viollet-le-Duc)负责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

在一战中,德国空袭了巴黎,投下了很多炸弹,巴黎圣母院幸免于难;在二战中,当希特勒迈入巴黎时,巴黎圣母院亦幸免于难;唯一的小小不幸是当戴高乐将军和盟军在1944年反攻收复巴黎时,经历了微小的损伤。

不过随后法国在大教堂进行了巴黎解放纪念,而多年之后的1970年,见证此时刻的戴高乐将军去世,他的国葬亦在巴黎圣母院举行。

进入了和平年代,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让这一建筑享誉全球,家喻户晓;同时这一雄伟的哥特式大教堂也成为了巴黎的必游览的景观。

其后发生的事情,大家便都知道了。

守护钟楼的卡西莫多,不仅失去了他心爱的埃斯梅拉达,最终也失去了他的圣母院。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傍晚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倒塌。数百名消防员赶到现场抢救,虽然主体建筑骨架和两座钟楼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但在大火燃烧了近15个小时后,圣母院的塔尖坍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

次日,2019年4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希望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

可是命运多舛,从年轻帅气的总统宣布重建之后,因为铅污染预防、暴雨以及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重建计划至今已经多次延后。

本月中旬,巴黎大主教再次对外表示,巴黎圣母院在经过加固后,可能将在2021年1月开始重建。

只是不知道经历了百年英法之战、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圣母院,经历了风风雨雨,却没守住和平年代“平凡”的她,能不能扛得过这一关。

如果2024年,如法国年轻的总统所愿,在巴黎奥运会之前,巴黎圣母院可以如期修复,希望各位不要犹豫,一定要去一览她的妆容,也许此看便是最后一眼。

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的我们,应当更加的明白,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请关注败家旅社,畅游世界,让自己的人生不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