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羣人

用愛共築健康夢

用情奉獻醫者心

他們在醫療支邊路上

揮灑青春熱血

不忘初心使命

用擔當和奮鬥

成爲一支力防“醫療荒漠化”的“防沙林”

西北、西藏、雲南均是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屏障。爲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實現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國家高度重視並長期不遺餘力推進對上述地區的經濟、科技支援與幫扶。

在各級黨政領導下,我院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山大學的家國情懷,持續向新疆、西藏及雲南邊遠地區輸送人才,扶助當地醫療事業。其中,我院放射診斷科挑起重擔,從2015年開始至今,向邊疆持續輸送“新鮮血液”。

熊斐:鳳慶縣“乳腺核磁共振檢查”技術紮根人

2020年5月20日,放射診斷科熊斐博士作爲中山大學委派第二批組團式幫扶專家到雲南省鳳慶縣人民醫院進行爲期半年的幫扶工作。

▲歡送熊斐博士支邊

臨行前,我院黨委李漢榮書記的囑咐“讓技術在當地生根,爲鳳慶培養更多人才” 深刻在熊斐博士心中。進駐鳳慶縣人民醫院後,她不顧舟車勞頓,積極配合鳳慶縣人民醫院影像科熊春來主任迅速組織科室業務學習,在我院放射診斷科孟曉春主任支持下,利用“釘釘”系統,幫助鳳慶縣人民醫院放射科同道加入我院放射診斷科釘釘業務學習羣,每天8:00-9:00,兩科室實現線上同步業務學習,內容涵蓋英文文獻學習、病理追蹤回顧以及專題影像授課,最大程度地推進了對當地的學術幫扶和教學資源共享,

▲兩院放射診斷科遠程同步業務學習(上述均爲鳳慶縣人民醫院拍攝照片)

▲熊斐醫生參加三基技能培訓

熊斐博士在調研中瞭解到,鳳慶區域乳腺腫瘤性病變高發,依託鳳慶縣人民醫院腫瘤外科和我院放射診斷科的大力支持,並於5月25日帶領鳳慶縣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醫生技術員進行了首例乳腺核磁共振(MRI)檢查,填補了該醫院乳腺MR成像空白,並進一步幫助制訂了乳腺MRI檢查規範及檢查指引。截至目前,縣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已成功將乳腺MRI檢查納入日常檢查項目,將爲當地患者更早、更合理、更規範的診療提供技術保障!

▲開展首例乳腺磁共振檢查

接力前行,爲邊疆不斷輸送支援人才

早在2015年8月,作爲我院第一批援疆幹部,放射診斷科羅明月教授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進行爲期一年半的醫療援助,出色完成了援疆任務,並獲評“第八批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和“優秀規培帶教教師”。援疆的“排頭兵”以身作則,用汗水培育創新技術的種子,其先進事蹟更受《喀什日報》專題報道。

▲羅明月教授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援助

實幹團隊

多種方式幫扶喀什當地醫技水平

我院始終心繫邊疆同胞,2019年7月30日-8月1日,我院黨委書記李漢榮、院長文衛平帶領由該院多個臨牀學科以及放射診斷科組成的10名專家團隊,赴中山大學對口支援的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爲期兩天的醫療幫扶系列活動,包括講座、義診、手術、帶教等。其中,放射診斷科孟曉春主任不僅在當地科室進行授課、會診,圍繞腹內疝及胃腸腫瘤影像診斷等多個專題展開深度進行授課、指導,竭盡全力落實幫扶和指導工作,獲得了當地同道的高度認可。

▲孟曉春教授參加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義診

曹務騰:我與邊疆人民“心連心”

2019年5月,我院放射診斷科曹務騰博士奔赴雲南省西南部邊遠地區的鳳慶縣人民醫院進行爲期六個月的幫扶工作。依託鳳慶縣人民醫院消化中心和該院放射診斷科的大力支持,他積極組織當地科室學習胃腸道疾病影像檢查技術培訓,填補了小腸CTE、MRE等技術空白,指導影像科醫生進行腫瘤精準評估,成就了一段與邊疆人民“心連心”的佳話。

讓各族羣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守護生命健康,我院努力把中大人的家國情懷、中六人的守真精神寫在支邊路上。

放射科簡介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放射診斷科始終秉承“守真”精神,堅持醫、教、研協同創新發展的理念,自2007年開始在前任科主任周智洋主任醫師、現任科主任孟曉春主任醫師等帶領下,逐步建立並完善人才梯隊,規範影像學檢查技術,在消化道疾病臨牀及研究領域均取得了長足進步,陸續被評爲廣東省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牀重點專科、《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影像專家單位,國家四部委高性能醫學診療設備數字影像示範中心、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單位、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分子影像學組、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委員單位,以及吳階平基金會中國炎症性腸病聯盟影像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近年來,科室圍繞消化系統疾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多篇重要論著,其中孟曉春作爲最後通訊作者發表的一篇論文被LANCET子刊EBioMedicine雜誌收錄爲2020年6月封面文章。

#清風計劃##中山六院健康說#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李饒堯

審覈:簡文楊

審定發佈:李冠宏

圖、文/中山六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