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大小城市總共有上百個,而因每個城市所處地理位置、居住人口、經濟產業結構劃分等各方面存在差距,因此,每年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GDP)也各不相同,促使各大城市經濟實力差距較爲明顯。簡單來說,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一線城市綜合經濟水平遠超國內其他地級市,同時以金融業、服務業以及對外進出口等爲主的第三產業發達,助推地區經濟逐年穩定增長,這與經濟落後的城市形成鮮明對比,最後對應GDP總量自然差距較大。另外,今年一季度,全國經濟因受疫情的衝擊,各大城市GDP實際增長率均出現大幅下挫,主要經濟指標也均以下調爲主,促使經濟運行不及上年同期,不過每個城市經濟發展狀況不太一樣。既然各地區經濟運行不盡相同,那麼在全國上百個城市中,一季度GDP總量突破7000億元的分別有哪些呢?

首先,在全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而每個省區下轄地級城市經濟發達程度各不相同,甚至不少城市經濟相對落後,其GDP未進入全國前100強,再加上今年行情較爲特殊,因此,一季度GDP總量自然相對較低。另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提到經濟發達城市自然想到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以及重慶,因爲這些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早已突破2萬億元,其經濟實力在全國處於最高水平,尤其上海19年完成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同比增長6.0%,在大陸各省份中排名第十,而在各大城市中穩居第一,因此,綜合經濟領跑全國各大城市,然後是北京、深圳和廣州。

當然,按照今年一季度全國各大城市實現的經濟數據可知,其中上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7856.62億元,同比下降6.7%,名義GDP增量減少540.34億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不過GDP總量仍突破7000億元,其GDP降幅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個百分點,而疫情對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多產業的影響均較大,促使全市經濟總值出現縮減。另外,雖然上海一季度經濟降幅較大,多項指標均以下調爲主,不過在3月份左右隨着復工復產的有力推進,全市部分產業呈現反彈上升的走勢,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對應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積極變化。

其次,北京作爲全國第二大經濟城市,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生產總值(GDP)7462.2億元,同比下降6.6%,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快0.2個百分點,名義GDP增量減少322.07億元,儘管經濟下行幅度較大,而GDP總量卻仍突破7000億元,不過較上海經濟總值約相差394.4億元,工業、製造業、全社會消費品零售、對外貿易和金融業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下挫,對應三次產業均呈現負增長,其中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下降17.5%和4.8%,因此,促使北京一季度經濟運行不及上年同期,不過經濟總體表現也在合理區間。另外,在3月份隨着全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主要指標降幅逐漸收窄,經濟正處於逐步恢復階段,同時經濟持續向好的勢頭也沒有改變。

除此之外,廣州、深圳是國內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而今年一季度GDP分別同比下降6.8%和6.6%,實現GDP總量均不足6000億元,部分主要經濟指標也均大幅下挫,因此,這也意味着兩市經濟總量距離突破7000億元的關口較爲遙遠,同時經濟實力與上海、北京的差距較爲明顯,不過一季度經濟在全國各大城市仍穩居前五。

綜上所述,在全國上百個城市中,一季度GDP總量突破7000億元的分別有上海、北京,而其他各大城市生產總值(GDP)均低於7000億元,顯然這也意味着一個季度GDP達7000億元屬於極高的門檻,再加上疫情對各地區經濟衝擊較大,因此,大多數城市一季度GDP集中在幾百億元到3000億元之間,而且經濟運行也不及上年同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