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自東歐劇變、冷戰結束以後,老歐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明顯不如50-70年代的“黃金時期”。從1990年到2020年,以英、法、德、意大利等國爲代表的歐洲地區,經濟轉入低速增長,30年的時間,國民生產總值只增長了一倍多,德國的情況略好一點,增長了2倍左右。

而西歐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則就難言樂觀了,1990年法國GDP總量高達1.27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德、日,居世界第四。這一年中國的GDP總量僅爲36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十一位,與法國相比少了9100億美元,兩個國家的差距簡直不可以道里相計。

那時候的法國真的很強,無論是經濟、軍事實力還是國際地位。經濟上稍次於統一的德國,但差距並不算很大,政治地位是聯合國五常之一,軍事上建立了完整的軍工體系,核常兼備,妥妥的世界前五。

法國在二戰時期遭到了德國有組織的掠奪,搶走了法國大量的黃金儲備、外幣、貴重物品、機車、輪船等,大量的法國勞力被送到德國服勞役。在整個二戰期間,法國因爲被佔領而造成的損失,按照1945年價格計算,高達48930億法郎,相當於戰前三年法國的全部生產總值。

二戰結束後的法國,其國情並不比德、日、意等軸心國好多少。1958年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統,法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加上馬歇爾計劃的輸血援助以及國有化運動開展,法國從此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到了70年代,重新崛起爲世界強國。

在這一時期,法國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誕生了一大批世界級知名企業,並在一些領域保持了領先甚至壟斷優勢,在高分子、高能物理、新材料、航空航天、造船等方面有着非常強勁的實力。在冷戰時期,法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能夠自行生產航母、核潛艇、戰鬥機、客機等尖端設備的國家。法國人的“飛魚”導彈幾乎扭轉了英阿馬島戰局。

像諸如阿海琺、阿爾斯通、達索、空客、標誌、雷諾等世界知名企業均來自法國,達索戰鬥機廣泛出口第三世界,空客公司是美國波音最大競爭對手,核工業巨頭阿海琺的核能技術世界領先,法國主導研發的阿里安火箭系列在國際航天領域屬於第一陣營之列!

還有法國的高鐵、磁懸浮技術獨步一時,在80年代率先運行了歐洲第一條高鐵線路,時速超過300公里。1990年法國高鐵里程超過700公里,是德國的八倍,整個歐洲其他國家加起來只有314公里。那一年的法國高鐵在歐洲的地位堪比今日中國在世界高鐵版圖的分量。

但是從90年代開始,法國的經濟開始逐步向旅遊、奢侈品、金融行業發展,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如今已快不足五分之一了。旅遊、奢侈品、金融行業正成爲法國經濟新支柱,2018年法國接待國際遊客8900萬人次,帶來了560多億歐元的收入,已接近空客公司年收入。

此外,諸如路易威登、香奈兒、愛馬仕、歐萊雅、開雲等頂級奢侈品牌佔據了該行業前100強企業總銷售額的近四分之一。身爲LVMH掌門人的法國首富伯納德·阿諾特正是靠着旗下龐大的奢侈品產業,躋身世界五大富豪之列,個人淨資產高達1034億美元。

回頭再看中國,在一些國家大力去工業化時,我們埋頭苦幹,拼命地發展製造業。2005年,這一年我國的GDP總量以接近2.3萬億美元的規模超越法國的2.2萬億美元,躋身世界第五。此後便如開了掛一般,用了五年的時間實現對英、德、日三國的反超。

2019年我國GDP總量突破14萬億美元,製造業產值超過4萬億美元,十倍於法國,佔全球的三成。去年法國GDP總量大約在2.7萬億美元,增速1.2%,已經排在了印度之後。

這裏不得不發問一聲:高盧雄雞還能一唱天下白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