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炮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佔領區修的據點。日本在中國修了大量的炮樓,炮樓是日本軍隊控制佔領區的重要據點。在人們的印象裏,修炮樓似乎是日本人的專利。但實際上,不僅日本軍隊修炮樓,他的盟友德國其實也修炮樓,而且德國的炮樓更大更堅固。如果看看二戰時德國的炮樓,你就會發現日本的炮樓簡直就是擺設。

我們先來說下日本的炮樓。炮樓是日軍在中國鄉村一級的主要據點,這些據點主要修築在交通要道或者戰略要地,日軍依託炮樓進行警戒、徵糧等工作。日軍的炮樓多是磚石結構,修築得非常堅固。裏面不僅駐紮了大量的軍隊(包括大量的僞軍),而且囤積了大量的物資,被日本人視爲重要的安全保障。別看抗戰劇中,八路軍打炮樓和玩一樣,但實際上當時對於敵後武裝而言,拔一個炮樓是非常困難的。由於缺乏重武器,敵後部隊想要攻入炮樓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炸藥包炸,但這是非常危險的。即使炸開,武器拙劣的敵後武裝也未必能打進去。敵人的機槍和迫擊炮可不是擺設。想要攻打炮樓往往要動用正規軍,但正規軍一旦集結,很容易暴露目標。而日本的炮樓如果遭到攻擊,附近的敵人很快就會來支援,搞不好會被對方包餃子,所以打炮樓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當然,這種炮樓所謂的“固若金湯”只侷限於亞洲戰場。因爲敵後武裝火力非常弱,缺乏攻城的重武器。但這種炮樓如果放到歐洲,基本就是擺設了。歐洲軍隊裝備了大量的重武器,別說飛機、坦克和重炮,就是基層連隊裝備的火箭筒和迫擊炮,都能輕鬆地把日本炮樓給端了。正是由於歐洲戰場火力密集、強度大,所以炮樓必須非常堅固。當然,這點小事自然難不倒德國人。德國人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技術和機械設備,而且嚴謹認真,把炮樓修得固若金湯。德國的炮樓是經過力學計算的,是按照圖紙建造的,而且是鋼筋水泥結構,僅牆體厚度就超過2.5米,不是一般的堅固。

德國炮樓高達30多米,有十幾層樓高,裏面不僅部署了大量的機槍陣地,樓頂上還安置了雷達和大量的防空炮,盟軍飛機遇到都得繞着走。德國的炮樓,與其稱爲炮樓,不如稱之爲碉堡,而且是炸不爛的碉堡。這種碉堡不怕炸,戰爭期間,盟軍多次派出戰機轟炸這些炮樓,但是飛機投下的炸彈,只能在炮樓上留下一個淺坑,根本傷不到炮樓內部人員,然而盟軍的飛機卻被炮樓上的高射炮擊落了不少。所以,盟軍的飛機遇到德國炮樓經常繞着走。

飛機都對付不了,坦克就更不行了。實際上,德國的這種炮樓能承受155毫米的重型火炮的抵近射擊。蘇聯攻進柏林之後,曾調集多門大口徑的重炮對這些炮樓進行攻擊,然而沒有一發炮彈能夠打進炮樓。因此,想要拔掉一座這樣的炮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戰後,盟軍部隊曾試圖拆毀這些炮樓,但拆除太費勁,拆了四座以後就放棄了,德國炮樓的堅固程度可想而知。如果中國有幾座這種炮樓,估計日本人會瘋掉。和德國炮樓相比,日本的炮樓簡直就是擺設。看看二戰時的德國炮樓,才知道還是德國同行的手藝更好,建築質量更可靠。

參考資料:《蘇德戰爭》、《二戰史》、《二戰中的歐洲戰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