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乖了?作爲印度掌舵人的莫迪總理比較剋制,並沒有對中國撂太多的狠話硬話,努力在強硬與妥協中走鋼繩,因爲他比誰都更清楚,一旦邊境局勢失控,喫大苦頭的必定是印度,而不是別人!

印度非法越線、挑釁、攻擊,挑起了中印6.15加勒萬河谷的肢體衝突,導致20名印軍軍人死亡後,我們這邊對此保持着剋制、平和、平靜,但是,印度的軍方、反對派、媒體、精英及無腦的民衆鷹派的聲音、動作甚囂塵上,給莫迪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中印6.15加勒萬河谷肢體衝突後,莫迪於6月17日發表電視講話,稱他向全國保證,我們的20名士兵不會白白犧牲。印度希望和平,但是如果被攻擊,我們有能力做出合適的回應。莫迪的這個講話流露了他的矛盾的心態:他一方面強調印度想要和平,另一方面又要適當安撫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好戰的情緒。

這是中印6.15加勒萬河谷肢體衝突後莫迪最爲強硬的一次公開講話,此後,他降低了調門,在6月19日下午舉行的“中印邊界問題全國黨派大會”,他講述了中印衝突的真相:“他們(解放軍)既沒有闖入我國邊境,也沒有佔領任何哨所。”莫迪間接承認是印軍蓄意越境,挑釁、攻擊引發了衝突,責任完全在印度這一邊。

不過,在“中印邊界問題全國黨派大會”上,莫迪遭到了以最大的在野黨國大黨爲首的反對派的圍攻,理由是莫迪在中印衝突後對中國的態度不夠強硬,不夠好戰,使他承受了不小的國內壓力。

此後,印度的反對派、媒體、精英在持續挑事,除了煽動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外,還出現了印度人抵制中國產品,砸毀中國產的電視劇的鬧劇,還有一家印度連鎖酒店乘機“揩油”,聲稱不允許中國人入住。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印度軍方的各種動作也很多,除了向拉達克增兵1.5萬,部署多架戰鬥機、直升機,並且緊急向俄羅斯進口30多架戰鬥機外,還單方面改變中印邊境的協議,授予一線部隊開火權。

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在向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彙報邊境形勢時,狂妄地叫囂要與中國打持久戰:“印度軍隊已經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做好了充分準備,正在爲長期活動堅守。”

而中印衝突中印度的關鍵人物莫迪卻顯得比較低調,沒有隨之起舞,從風險滑向危險,這是有原因的。

莫迪的民族主義思想不亞於挑釁中印1962年邊境戰爭的尼赫魯,又正逢美國出臺印太戰略,極力拉攏印度,並忽悠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組建印太四方聯盟,莫迪動心了,印度爲了能抱上美國的大腿,必須向美國繳納投名狀,於是,印度於2017年6月蓄意挑起了洞朗對峙。

對峙了二個多月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並沒有支持印度,而是作壁上觀,印度面對強大的並且做好了最壞打算的中國,最後膽怯了,乖乖地撤兵返印度。中國沒有追究印度的越境挑釁之責,放他一馬。

洞朗對峙的結局使莫迪與印度都極爲丟臉,莫迪與印度都很不甘心:其一,對印度的實力遠遠不如中國不甘心,因爲沒有受到中國的懲罰,總想找機會扳回一城;其二,對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在中印衝突時袖手旁觀,沒有支援印度不甘心。於是,今年5月份、6月份,印度多次越境挑釁、攻擊中國邊防部隊,終於釀成了6.15加勒萬河谷的肢體衝突。

6.15加勒萬河谷肢體衝突,印度寄予厚望的印太四方聯盟的盟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又是怎麼做的?日本、澳大利亞假裝不知道這個衝突,沒有任何的表示;美國的表態很直接很空洞:除了對印度進行慰問外,沒有其他的任何正式表態。

印度蓄意挑起的2017年洞朗對峙、6.15加勒萬河谷肢體衝突,使莫迪深刻地認識了兩個現實:其一、印度軍隊的實力、印度的國力與中國無法相提並論,敢開槍,只能再一次被按在地上摩擦;其二,印太四方聯盟的盟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在中印衝突中,將印度棄之如敝履,完全不會支援印度。

這是莫迪在6.15加勒萬河谷肢體衝突後,沒有隨印度的軍方、反對派、媒體、無腦的民衆起舞,肆意對中國叫囂、強硬,而是在強硬與妥協之間走鋼繩的深刻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