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寶雞市來說,人口超370萬,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羣重要節點城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下轄3區9縣,總面積1.81萬平方公里。寶雞歷史悠久,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00多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中華工藝。

首先,寶雞市隸屬於陝西省。在地理位置上,寶雞地處東經106°18′~108°03′,北緯33°35′~35°06′。地處陝、甘、寧、川四省(區)結合部,處於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會城市的中心位置,隴海鐵路、寶成鐵路、寶中鐵路在此交會。寶雞市東連咸陽、楊淩示範區,南接漢中,西北與甘肅省的天水和平涼毗鄰。秦嶺南屏,渭水中流,關隴西阻北橫,渭北沃野平原。東西長156.6公里,南北寬160.6公里,總面積1811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5平方公里。就寶雞市的歷史來說,寶雞是周秦王朝發祥地。公元前11世紀,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寶雞市岐山縣)。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護送平王東遷之功,封襄公爲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從此,建立了秦國。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國在“千渭之會”(今寶雞市眉縣附近)建立都城。秦文公在千渭之匯所建之城稱爲“陳倉”(今寶雞市金臺區代家灣一帶,即古陳倉城遺址,是寶雞建城史的開端)。由此,對於寶雞市來說,自春秋時期建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了。戰國時期,該地區仍屬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陝西省寶雞市一帶屬陳倉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寶雞市一帶成爲曹魏的疆域。北魏太武帝時(424~452年),在該地區設立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年),改秦平郡爲岐陽郡,該地區屬之。

隋開皇元年(581)岐州隨雍縣同進移治今鳳翔縣,三年罷岐山郡存州,又廢隴東郡,十八年復置陳倉縣;大業三年(607)改岐州爲扶風郡,改鳳州爲河池郡,十年陳倉縣移治留谷城(今市區)。唐朝建立後,改扶風郡爲岐州,治雍縣;改隴東郡爲隴州,治汧源縣;改河池郡爲鳳州,治梁泉縣;改麟遊郡爲麟州,治麟遊縣;改郿城郡爲郇州,治郿縣。至德元年(756)扶風郡改稱鳳翔郡;二年升鳳翔郡爲鳳翔府,治天興、鳳翔兩縣;陳倉縣改名寶雞縣,治今寶雞市。乾元元年(758)復改汧陽郡爲隴州,改河池郡爲鳳州。金隴州移治汧陽縣(今千陽縣西北),元至正二年(1342)復還故治。北宋建立後,今寶雞市一帶屬秦鳳路,爲鳳翔府。南宋時期,該地區屬陝西西路。元初立鳳翔總管府,後更爲散府,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仍爲鳳翔府,隸屬於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取代明朝後,鳳翔府屬陝西省。1913年,撤銷鳳翔府存鳳翔縣。1914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於陝西省。1969年,設立稱寶雞地區。1971年,撤銷寶雞地區,升寶雞市爲地級市,原地區所轄各縣劃歸寶雞市,並設立金臺、渭濱二區。1982年於楊陵鎮設楊陵區。1983年楊陵區、武功縣劃歸咸陽市後成今境。2003年,撤銷寶雞縣,改設陳倉區。如今,寶雞市轄3區9縣:渭濱區、金臺區、陳倉區、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眉縣、隴縣、千陽縣、麟遊縣、鳳縣、太白縣。截至2018年底,寶雞市總面積達1.8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爲377萬人。對於地級寶雞市,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