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贾宝玉衔玉而生,黛玉为何也跟着叫玉儿?贾母早有打算?

《红楼梦》故事里,贾政是贾母的小儿子,娶了金陵王家的二小姐为妻,便是王夫人。王夫人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贾珠,聪明俊俏,却不幸短寿;正月初一生了个姑娘,就取名为元春,贾府的姑娘们,竟然直接都跟着“元春”之名,依次取名为“迎春”、“探春”、“惜春”;次年又生了小儿子,因为衔玉而生,便叫宝玉。

不是贾政与王夫人给儿女取名字不用心,常言道,无巧不成书,元春之名,因其出生日期而来;宝玉之名,因其口中之物而来。作者特意如此安排,实有深意。

那么,问题来了: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独宠的孩子,贾母常常与贾敏书信往来,告知自己宝贝孙子宝玉的一切,贾敏早就知道哥哥贾政的孩子名叫玉儿,为啥还要给自己的女儿也取名玉儿呢?这不是重了吗?

要知道,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贾宝玉衔玉而生,本是奇事,贾府又是四大家族之一,世人爱传奇事,必然人人知此奇事。

《红楼梦》故事里,贾敏连贾宝玉的性情爱好都了如指掌,自然知道宝玉之名,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黛玉,显然是有意为之。

大概,贾母早就想让儿子的孩子,和女儿的女儿,结成姻缘,早就在心里做了打算,又通过书信,与贾敏定下来娃娃亲,这才是贾母常以两个玉儿当口头禅的真正原因。

《红楼梦》故事里,贾敏一去世,贾母就再三给林家书信,务必让林黛玉住进贾府,又早就迫不及待地派人去姑苏迎接外孙女,而林如海竟然对林黛玉说道: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可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贾母、贾敏、林如海、贾政,两个人的诸多长辈,都是乐见其成的。

《红楼梦》故事里,在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眼里,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

而在贾政眼里,这个妹夫自然也是神仙一流的人品,绝不是傅试与孙绍祖等人可比,所以,贾母和贾政才会同意贾敏嫁给林如海。

要知道,林家的根基并不比贾府差,书中的贾敬与贾雨村,也不过是中个进士,贾政一生有两个梦想,都在林家父女身上实现了。

贾政想靠自己的能力考取功名,偏偏林如海就高中探花;贾政感慨在潇湘馆对月读书,不枉一生,林黛玉的房间偏偏比世家公子的书房还像样。

这是往浅了分析,说一些书面上的来龙去脉,若往深处说,林黛玉跟着也叫玉儿,自然是作者特意安排。

林黛玉从小就吃“人身养荣丸”,她本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所谓“闺阁昭传”,荣国府所谓西堂故事,本是二玉合传。贾家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林黛玉死了。

《红楼梦》故事里,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