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烂漫”的王夫人和“年轻心热”的薛宝琴!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一直为人称道,这部小说经过了十年艰辛,五次删改,字斟句酌,添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用来形容人物的也是极其准确,恰到好处,例如才元春、时宝钗,懦迎春,敏探春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词汇令我们今天读来有些突兀,摸不着头脑,其中有语义古今变化的原因,也有是因为读者对人物理解定位偏差导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王夫人的“天真烂漫”和薛宝琴的“年轻心热”。

王夫人的“天真烂漫”

天真烂漫,一看到这个词就是和小姑娘联系在一起的,非常纯洁干净,活泼可爱,然而《红楼梦》中的王夫人却是一个中年妇人,罕言寡语,行为木讷,被贾母称之为“木头”。而且因为金钏之死,晴雯被逐等事件,王夫人被认为是面慈心恶的腹黑之人。那么,《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天真烂漫”应该如何理解呢?我们看一下原文,出现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

“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

天真烂漫:用原文的话解释,就是“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也就是性格单纯直率,不会虚伪做作,心中有什么就会直接表现出来。因为儿童往往更加纯真自然所以常用来形容少年儿童。但是这个词并非少年儿童的专利,也可以形容那些坦率的大人。因此王夫人的“天真烂漫”主要体现其性格的单纯、直率之处。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好地理解了王夫人的性格。

可以和王熙凤做一个比较,王熙凤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火,暗是一把刀。例如对待尤二姐,以及贾赦娶妾的事件,王熙凤都是表面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可是王夫人的做事风格显然不是这样的,她听说了绣春囊事件,感到震惊,心中窝火就跑到王熙凤那里去兴师问罪;听到王善保家的告发晴雯,立刻就把晴雯叫过来审问。王夫人遇到事情不思考,不筹谋,心里怎么想就会怎么去做,确实“喜怒出于胸臆”,不会巧言令色,不会左右逢源,但是这样的性格杀伤力却很大。

薛宝琴的“年轻心热”

薛宝琴是《红楼梦》里最完美的一个人物,模样、性格、家世方方面面都很出挑,她年纪虽小却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才华卓著。但是薛宝琴也是缺乏立体感的一个人物,因为她出场很晚,有关的事件很少,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画上的美人,美则美矣,却干瘪无味。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有关薛宝琴的事件,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一时林黛玉又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异常。

心热,也就是热心肠。薛宝琴的“心热”和年轻联系在一起,就是说她的这一份热心肠更多的是出自年轻人的热情和朝气。所谓宝剑赠烈士,红粉赠佳人,英雄之间往往会惺惺相惜。薛宝琴格外看重林黛玉,并主动与之交好,一方面因为宝钗已和黛玉义结金兰,另一方面是出自对林黛玉才华品性的敬慕。

薛宝琴的“心热”和薛宝钗的“冷美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宝钗的所作所为更多出自理性,而宝琴出自个人的心性。年轻人涉世未深,朝气蓬勃,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薛宝琴就是这样一份因为年轻而饱有的热情和勇气。

书中薛宝琴说自己从小跟着父亲三山五岳都游历遍了,薛宝琴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之薛家,也算是大家闺秀,如果她不愿意去游历恐怕也可以过着和宝钗、李纨等一样的千金小姐的生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是薛宝琴没有,说明她喜欢游历,见识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

还有一个细节,十二个小戏子分给各房做婢女。宝玉将芳官打扮成了男装还取名做耶律雄奴,跟风效仿的有史湘云和薛宝琴,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洪量,书中不止一次写她喜欢男装;那么薛宝琴的行为就很值得我们注意了,她将荳官也打扮成书童,起名“豆童”。这个小小的细节说明了薛宝琴性格里的豪气、英气、男儿气。但是,薛宝琴喜欢的不是仗剑天涯的侠士,而是风流倜傥书生,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如此,你是不是更好地理解了薛宝琴的“年轻心热”了!

王夫人的“天真烂漫”,薛宝琴的“年轻心热”,寥寥数语,却勾画出了该复杂人物的鲜明的性格!

往期回顾:

《红楼梦》滴翠亭事件让薛宝钗饱受诟病,原来还有这样的深意!

《红楼梦》里一个极其特殊的“女儿节”,几家欢乐几家愁!

《红楼梦》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丫环,才显现了怡红院的真实状况

怡红院的又一个袭人,聪明乖巧尤胜麝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