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的美製陸基"宙斯盾"登陸日本計劃,終於因爲日本政府的終止而暫時擱淺。按照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的介紹,日本之所以放棄陸基"宙斯盾",主要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不過,在很多軍事專家分析看來,日本這一舉動,其實還包含了政治、經濟因素。與此同時,即便陸基"宙斯盾"計劃暫停,但圍繞是否保留對敵攻擊能力這一敏感話題,目前日本國內依然存在不小的分歧。

作爲洛馬公司研發的一款強大的導彈攔截系統,陸基"宙斯盾"與艦載版相比,具有維護便、全天候運轉的優勢。按照日本政府2017年與美國達成的合約,日本將原本計劃採購兩套陸基"宙斯盾"(單套採購價格約8.9億美元),以此來覆蓋全境,其部署地點就是秋田縣和山口縣,計劃在2023年完成列裝。

其實,日本要引進陸基"宙斯盾",很大程度上來自美國給出的壓力。俄羅斯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總局前局長伊瓦紹夫上將在接受俄衛星通信社的採訪時就指出,日本政府和軍方高層,對於在國內部署陸基"宙斯盾"帶來的影響其實心知肚明。很顯然,這是美國爲了執行亞太戰略,以日本爲基地平臺,制衡、打壓和威懾亞太地區假想敵國家的重要手段。一旦日本按照美國的意圖進行相關部署,顯然會帶來不下的外交風險,甚至將引發一連串的軍事局勢變化。從地緣政治平衡角度來說,日本並不願意既花了大價錢,還要承擔如此大的風險。

按照共同社的報道,在做出中止部署陸基"宙斯盾"之前,日本安倍政府內部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甚至一度引發了內部爭議。甚至,日本執政黨自民黨與在野黨之間,就相關問題也產生了不小的矛盾。最初,在做出停止部署計劃決定之後,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一度下令對這個決定進行保密。因爲一旦相關決定提前曝光,日美關係很有可能受到影響,在此前提下,原本已成定局的"日美導彈防禦合作"很有可能出現變數。因爲,美國政府很有可能以此爲籌碼,要挾日本政府重新作出選擇。基於此,直到河野太郎在公開發錶停止部署計劃當天,日本防衛省衆多高層才瞭解到相關信息。

其實,由於"宙斯盾"系統過於敏感,日本軍方一直在極力降低相關裝備的曝光度和話題熱度。比如,在去年中國海軍節慶祝期間,前往中國祝賀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就派出了"秋月"級驅逐艦三號艦"涼月"號。要知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整體實力,在全球都處於第一集團。僅僅是以現役規模來看,無論是準航母"出雲"級,還是"宙斯盾"戰艦"愛宕"級都更能代表日本海自的實力。很顯然,日本準航母計劃以及"宙斯盾"都屬於敏感話題,日本海自也不願意在中國主場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爭議,"涼月"號就成爲了最好的代替者。

當然,在決定中止部署陸基"宙斯盾"之後,日本政府目前還是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日本政府要及時穩定美國的態度,在商討合約費用善後處理事宜的同時,儘可能避免美國因此對其展開施壓。另一方面,在缺少陸基"宙斯盾"的基礎上,日本也需要就新導彈防禦網的建設而重新展開規劃。目前來說,日本安倍政府內部的防衛爭論依然十分激烈,在日本海自"宙斯盾"實力有限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完成防務體系,日本正在迎來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難題。

相關文章